第(1/3)页 第240章 我发现了一伙凿穴的 寅时末,卯时初,大约早晨七点,学院的后山上传来一声声嬉笑,山中传来的声音惊动了一些还在熟睡中的村民。 天色此时已经亮堂了起来。 放在外面,人们隐隐约约能看到后山上人头攒动。 或老或少站在山腰下对着山上指指点点,还有感兴趣的青年也打算过去一起玩耍,但刚迈出去的步子就被山口侍卫身上明晃晃的长刀给拦了下来。 原因也很简单,古代官员和其亲近的家属从来不轻易见老百姓,而是要和老百姓保持一种距离,让距离产生隔膜,让距离产生威严,也让距离产生畏惧。 官民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官员统治人民,人民对官员产生一种敬畏心理。 而官员要想保持一定的官威就要和老百姓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真的爱民如子,和老百姓亲如一家,没事儿就与民同乐,那么,不分彼此的关系就会确立,老百姓就再也不怕官员了。 在这片古老的国土上,从来都是权力说了算。也就是说,权力的实行前提是让人敬畏,也就是让人惧怕。孔子有句话说:“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 说的是不能用死来吓唬老百姓,可是前提仍然是“畏”。弱肉强食的时代盛行丛林法则,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法则的制定者,而各级官员确实就是权力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他们背后有朝廷赋予他们的权力,也有很多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甚至可以对一个地方的老百姓生杀予夺。掌握如此大权的官员何必非要向下看,向下看又不能得到好处,除非需要向下看的时候才会向下看。 当朝廷大员视察的时候,有舆论宣传需要的时候,官员就要亲民了,就好比美国只有大选的时候总统才会亲民一样,因为那是政治需要,涉及到自己的仕途,就一定要做, 而且要亲力亲为。没有这种需要的时候, 官员们大多高高在上, 在自己的府里享清福,或者只是往上看,巴结比自己更大的官员, 还要找人买资源,请客送礼, 以求得到大官的接见。 而大官接见下级官员也是要看人脉、看送的礼物和钱财的, 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竞价排名, 然后依次接见。 如此一来,整个权力链条上的节点就出现了问题, 他们只对上级负责,对自己负责,而不会对治下的老百姓负责。 平时不和老百姓沟通, 出了事才去治理, 就好比处处打补丁, 最后还是弄得满身补丁,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别提防患于未然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