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大唐速度-《大唐皇长孙》


    第(1/3)页

    当长安城因为大笨钟这个新东西的出现而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上海县那边也热闹非凡。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发展,上海县已经有点样子了。

    至少一排排的平房,已经围着上海县县衙开始分布开来。

    不少勋贵世家的船队,也已经开始从事捕鱼业了。

    虽然还没有挣多少钱,但是至少是不用担心亏本。

    最让刘仁轨感到高兴的是上海县的人口数量,已经正式的超过了十万人。

    这个增加速度,    是非常夸张的。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大唐,大部分的县,其实都还没有十万人呢。

    也就是上海县这边大量的捕捞了海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去上海县,有肉吃。

    去上海县,有钱挣。

    去上海县,    发家致富。

    在这些口号的宣传下,    附近州县许多贫苦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来到了上海县。

    为了安置这些来到上海县的“流民”,刘仁轨这段时间几乎都忙得脚不着地。

    好在这些人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不饿死,他们就满足了。

    这样就简单了。

    利用混泥土和青砖快速的修建一批房屋,把大通铺搞出来,立马就可以安置大量的人手。

    进一步来说,可以修建一批独立的小平房,分配给愿意进入到各个作坊或者出海的人员。

    造船作坊,晒盐作坊,水泥作坊,青砖作坊……

    各种各样的作坊,倒是可以吸收一大批的人手。

    “刘县令,晒盐作坊那边昨天已经正式出盐了,您要不要过去看一看?”

    上官仪这段时间也觉得如梦似幻。

    本来作为渭水书院的一名学员,突然之间被安排跟着刘仁轨来到上海县。

    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到了上海县之后,    事情太多了。

    他也没有心情想那么多。

    各种各样的新式捕鱼方法,让他看到了上海县发展的希望。

    之后将作监和工部的人员过来开始修建造船作坊等各种各样的作坊,更是让他看到了上海县的发展潜力。

    而当上海县的人口在几个月内就突破十万人的时候,他就更加清楚,    自己的希望就在上海县了。

    “终于出盐了?太好了!走,我们过去看一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