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打仗就打仗嘛,不要把关系闹僵-《尊师孔仲尼》


    第(2/3)页

    比如莒帅的佩剑什么的。

    但计吏却告诉他,莒帅的佩剑他估计是拿不走了,不过如果宰予不介意,他可以端走。

    然后,计吏就给了宰予这个盘子。

    其实诸夏国家之间对垒,一般不会对敌军主帅行枭首之举,因为这种行为可以视作对敌国的极大侮辱与挑衅。

    而且国际舆论也会对这种野蛮行径大加斥责,大家都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周礼》规范的。

    毕竟,打仗就是打仗!

    打仗死人很正常,但枭首就是你的不对了!

    大家只是打仗而已,为什么要把关系闹僵呢?

    许多人一直没搞懂这中间的逻辑关系。

    认为两国都已经兵戎相见了,这外交关系难道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吗?

    但这一点却并不是矛盾文学。

    打仗不枭首一直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国际共识。

    就连春秋霸主楚庄王都不得不遵守这个规则。

    当初晋国与楚国在邲地交战,楚军大破晋师。

    楚将潘党向楚庄王提议砍下晋人尸体的脑袋筑成京观,以此彰显楚军武德,向后代昭示楚国的武功。

    幸好楚庄王的头脑还算冷静,心说:“你潘党到底是大脑发育不完全,还是小脑完全不发育啊?!”

    我要真这么干了,我还不得被诸夏各国联合起来怼死啊?

    但心里话归心里话,楚庄王嘴上的答复还是很漂亮的。

    庄王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止戈二字,合起来是个武字。

    武功,是用来禁止暴力、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大众、丰富财物的。

    现在我让两国士兵暴露尸骨,这就是暴力了。

    显耀武力以使诸侯畏惧,战争就不能消灭了。

    强暴而不消灭战争,哪里能够保持强大?

    还有晋国存在,如何能够巩固功业?

    违背百姓的愿望,百姓如何能够安定?

    没有德行而勉强和诸侯相争,用什么调和大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