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宰子来了,天就亮了-《尊师孔仲尼》
第(1/3)页
自从鲁宣公推行初税亩改革后,鲁国的土地买卖就正式合法化了。
新开垦的私田只要按时缴纳赋税,就可以得到官方承认拥有权。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新开垦的田地主动申报。
尤其是在菟裘这样的小地方,土地买卖并不像首都曲阜那么频繁,地方势力的构成也相对简单。
菟裘的土地交易大多发生在当地豪族之间,因此只要两个家族私下达成协议,即便不需要官方公证也不会产生纠纷。
因此,当地的新田自然是能不登记就不登记。
只要每年拿出一部分新田的收成去贿赂邑宰,当地的邑宰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新田不登记,损害的是公室的利益,那些粮食又没有揣到邑宰的腰包里。
公家是公家,个人是个人。
邑宰们一向公私分明。
而且对于地方豪族来说,不申报新田,除了不用缴税以外,还可以少承担军赋。
在鲁国推行初税亩之后仅仅四年,刚刚继位的鲁成公又推出‘作丘甲’改革,意图壮大鲁国军力。
循照鲁国旧制,每一甸田地平时需要供养兵车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而一甸可划分为四丘。
所以在‘作丘甲’之后,则将原先由一甸承担的军赋分摊到下属四丘上,并提高征调的甲士数量。
原先四丘出三甲,而现在则变成了一丘出一甲,要求各丘提供的步卒数量也有提升。
如果这些豪族规规矩矩的将新田申报,不止要将十分之一的收入上缴国家,还得多承担不少军赋。
如果按照春耕上报的菟裘田亩数量计算,当地田亩还不到三丘。
所以每逢战时,当地最多提供三名甲士,六十名步卒,再加上部分牛、马就很够意思了。
可如果按照实际数量统计,那么菟裘负担的军赋将直接翻倍,除此之外,还得额外供养一辆战车。
这一增一减,可就是不少钱了。
而这些家族瞒报人口数量,则是为了躲避徭役。
《周礼》规定,上至六十岁,下至二十岁的成年男子,每年都要为国家义务劳动三天。
只不过,能老老实实履行这条规定的国家几乎不存在。
国家遇上突发事件,抽调民力临时服役的事时常发生。
那些穷门小户没有门路,因此只能老老实实地服徭役、申报新田。
而像是桑氏、杨氏、俞氏这样的豪族,对于徭役自然是能避则避,对于赋税,当然是能少交绝不多交,能不交那肯定不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