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顾锦年直接回答。 “那敢问侯爷,他们是如何说这官员的?” 方敬成继续问道。 “以征收粮草为由,强抢百姓余粮,统一分配,但借此牟利。” 是李基的声音,他对这件事情格外有印象,恨死了这些官员。 听到这话,方敬成立刻出声。 “这就是问题所在。” “侯爷,您难道不觉得这有问题吗?” “朝廷圣旨颁布,各地响应抗灾,大夏境内,虽有贪官污吏,但贪官都聪明,蠢的贪官早就死了。” “江中郡之难,举国关注,即便是有江中郡郡守撑腰,也没人敢贪赃枉法,非常时期,这些贪官反而一个个站在前线,尤其是知道朝廷派侯爷亲自督战。” “试问一下,谁敢乱来?” 方敬成出声,道出疑惑点来。 此话一说,李基和顾宁涯稍稍有些回味起来了,他们沉默,越想越觉得合情合理啊。 之前他们完全是被百姓之苦所蒙蔽双眼,再加上灾荒年间,有人贪污,冲昏头脑。 眼下冷静下来,还真觉得有很大的猫腻啊。 “你的意思是说,是有人栽赃嫁祸?这件事情完全就是子虚乌有?” 顾宁涯皱着眉头,询问方敬成。 “回指挥使大人,并不是。” 方敬成摇了摇头。 “江中郡内,的确有一官员这样做,是柳平府,汜水县县令。” 方敬成给予回答。 “一个县令?” “一个县令也敢做这样的事情?” 这回李基坐不住了,你说要是郡守这样做,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官位摆在那里,可现在居然说只是一个县令? 这不是开玩笑吗? “我明白了。” 刹那间,顾锦年出声,他瞬间明白一切的前因后果。 “是不是,这个汜水县县令,写出一篇赈灾文,集全郡所有百姓粮食,由官府统一把控,而后统一分发,一来管控百姓不会外出逃难,影响其他郡府之地。” “二来官府分发粮食,至少可以保证不被饿死。” “同时争取时间,等朝廷的赈灾粮。” 顾锦年瞬间明悟,他将目光看向方敬成。 “侯爷聪慧。” 方敬成点了点头,没有吊人胃口。 “也就是说,这个汜水县县令是个好官?” 得到答复后,李基忍不住出声,如此询问道。 “恩。” “草民见过汜水县县令,为人清廉,正直无比,是甲乙年举人,在柳平府有不错的名望。” 方敬成如此说道。 “既然是好官,是否是说,有人想要栽赃嫁祸于他?借锦年的手,除掉此人?” 顾宁涯也算是官场老手,洞察的很直接。 “一半。” 然而方敬成并没有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一半?” “这又是何意?” 这回李基和顾宁涯彻底不懂了。 “汜水县县令不是他们的目标,区区一个县令,即便是有才华,又能如何?” “他们的目标是我。” 顾锦年深吸一口气,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岂能猜不到前因后果? “是你?” “锦年叔,怎么又变成你了?” 二人不解。 然而方敬成却点了点头,对顾锦年充满着感慨。 “这些百姓,就是他们设下来的计。” “我已经入局了。” “利用的也正是方先生所言的民心。” “还是有些经验不足,江中郡如若当真有贪官污吏,又岂能让这些百姓见到我?” “百姓逃难是有人故意为之的。” 顾锦年有些感慨,他明白自己已经中计了。 而且如方敬成所说不错,若是自己处理不当,的确无法救灾,甚至还会惹来麻烦。 “我明白了。” 此时,顾宁涯也彻底明白是什么情况了。 唯独李基,还有些搞不懂状况。 “叔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能不能直说啊,我脑袋转不动。” 李基很有自知之明,不懂就问。 “这还看不明白吗?” “江中郡,柳平府,汜水县县令写了一篇赈灾策,这赈灾策,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好,对于江中郡来说,这个策略算是不错,至少能稳定灾情。” “但对锦年来说,这个策略并不好,锦年的想法是稳定民心,如若征收粮食,说是说统一分发,可对于百姓而言,自家粮食被抢了,每天分一点点,大多数人还是心存抱怨。” “而有人在暗中散播谣言,大骂官府无能,官员贪赃枉法,几句这样的话,必然会引起民怒,只不过江中郡灾情还没有到饿死人的程度。” “所以百姓不会闹,只会选择留或者走。” “有粮或者有亲戚的百姓会考虑逃难,没粮也没有亲戚的百姓,则会留在江中郡内。” 顾宁涯将这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分析出来。 他说的没有一点错。 “留下来的百姓,心存怨念,可官府给粮食,他们不会爆发,一但等到官府断粮,哪怕是断粮一天,这些百姓将会彻底暴乱起来。” “到时候谁来了都没用,除非粮食来了。” “说直白一点,这个策略,是挺不错,但必须要依靠朝廷运粮,这个环节出问题,就要出大问题。” “江中郡官员采取此人的策略,定然也是居心叵测,一来此策是下面人写的,出了再大的事情,下面人负责,他们最多就是遭到处罚罢了。” “甚至不会有太大的处罚,关键点就在于这个救灾策没有太大问题。” “而百姓逃难,被我们撞见,锦年方才也说了,一定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如今后面跟着大量百姓,他们跟着的目的是什么?” “你还不清楚吗?” 顾宁涯说到这里,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话说到这里,李基也逐渐明悟了。 “他们跟着的目的,就是希望锦年叔去惩治贪官。” “可这有什么问题?既然知道对方不是贪官,就说明情况啊。” 李基开口,下意识回答道。 “唉。” “你爹是真的把你宠坏了。” 得到这个答桉,顾宁涯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你说的清楚吗?” “在百姓眼中,这个汜水县县令就是一个大贪官,如若锦年去解释,都不需要有人去造谣,在百姓眼中,锦年就成为了帮凶。” “锦年的一切名声,都会毁于一旦,因为在百姓眼中,官府实打实抢了粮,至于分配,太孙,我问你如若我抢走你一千两白银,然后每天给你半两白银,你答应吗?你会很开心吗?” 顾宁涯问道。 “不会。” 李基有些明白了,但也不是特别明白,只不过代入一下的话,他的确不会很开心。 “那不就够了,百姓已经产生了怨气,如若锦年不惩戒,锦年就要被扣上一顶官官相护的帽子,到时候百姓一传十,十传百。” “不需要两天时间,百姓就会彻底对锦年产生厌恶,而那个时候,锦年无论在江中郡做什么事情,百姓都不会相信。” “除非锦年把所有粮食全部还给百姓,但这样做的话,百姓只怕会第一时间逃离江中郡。” “这个汜水县县令这一点做的很好,他拿走了粮食,就是防止百姓逃难出去,一万万人口若是逃了出去,所到之处,就如同人间炼狱,任何一个郡府都接纳不了如此之多的百姓。” 顾宁涯彻彻底底明白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计了。 太狠了。 也太歹毒了。 利用百姓的恐慌,利用顾锦年的为民之心,手段太脏了。 “若是如此。” “那把这个汜水县县令杀了,等灾情结束之后,再给予封赏,这样总可以吧?” 李基出声,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所以说出一番这样的话。 此言一出。 方敬成不由看了一眼李基,但很快叹了口气道。 “如若这件事情,是太孙来处理,的确可以这样做。” “可侯爷不能这样做。” 方敬成出声。 “为何?” 李基皱眉。 “儒道后世之圣,侯爷乃是读书人,又是读书人之楷模,倘若侯爷知晓这县令无罪,却将其斩首示众。” “那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计成,汜水县县令今日被斩,明日就会有人为他平冤,这件事情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遍整个大夏王朝。” “草民知晓,侯爷在朝堂之上,斩了许京许大人,此人是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如今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已经对侯爷有些偏见。” “若这件事情传出,这些读书人必然会站在大义之上,抨击侯爷。” “当真如此,侯爷百口莫辩,因为知义而杀,违背儒道。” 方敬成开口。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 顾锦年乃是儒道后世之圣,并不是说顾锦年就不能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问题是,你知道这是错的,你还要去做,这才是关键点。 以这一点,抨击顾锦年,顾锦年不但哑口无言,而且还会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心魔,这辈子别想成为大儒了,更别说什么半圣不半圣。 更绝的一点是,以后顾锦年就别想站在大义上去抨击别人。 因为你自己都不是什么好人,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 人家就拿这一件事情说你一辈子,你又能如何? 而且顾锦年形象极好,说半个圣人还真不为过,可要是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反噬极大,会惹来无穷无尽的争议。 到时候造谣也好,或者盯着顾锦年不放也罢,说句难听点的话,顾锦年吃饭浪费都会成为众人抨击的理由。 此计,进退两难。 进,诛汜水县县令,儒道境界彻底崩毁,而且杀一个无辜且有正直的人,顾锦年会吗? 退,不杀汜水县县令,你就是官官相护,管你后面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任你了,狗官。 一时之间,玉辇内,四人都安静下来了。 足足过了好一会,李基的声音响起。 “早知如此,你就不应该来。” “这样最起码锦年叔就不会知道,到时候错杀就错杀,无非愧疚一二。” 李基有些生气,生气方敬成出现。 “不可胡言。” 下一刻,顾锦年的声音响起,他训斥太孙,随后看向方敬成道。 “先生莫要生气,太孙殿下年龄尚小,不太懂事,童言无忌。” 人家方敬成有勇气拦下玉辇,将如此危机告诉自己,若反而成为了方敬成的问题,那就太过分了。 “侯爷,太孙,其实草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来。” “草民认为,即便是草民不来,江中郡一些官员也一定会让侯爷有所察觉。” “如若是这样,到了那个时候,侯爷就没有时间去考虑了。” 方敬成也不是特意前来邀功,而是他认定,江中郡官员必然会想尽办法,让顾锦年察觉问题,等到那个时候,百姓都在等着消息。 顾锦年可就没时间了。 “那现在该怎么办?” 此时,李基有些郁闷,询问众人。 但三人都给不出任何解决方桉。 这一刻。 哪怕是顾锦年也不由深感压力,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之前种种,自己之所以披荆斩棘,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带有轻视,也因为不懂,所以针对自己的手段都很普通。 江宁郡洪灾,没有人把自己当做敌人。 江宁郡之难,对方轻视自己。 而今,敌人已经了解自己的性格,明白自己的手段,利用自己的身份,也利用自己的性格,设下如此精密之局。 压力一瞬间袭来。 使得顾锦年深感疲倦。 仔细想想吧,顾锦年发现自己虽然两世为人,可信息获取摆在那里,前世是个编剧,这一世是个纨绔开局,对于阴谋诡计这种东西,还真不是很懂。 无非就是靠一些诗词文章,获得了大量的名望。 然后以现代人的三观,去处理事情,为民办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