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事半功倍-《崇祯大帝国》


    第(1/3)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肯出钱,能出得起钱,事情一切都好办了。

    这是友好谈话的基础。

    至于其他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容以后慢慢解决。

    应该说,郑芝龙是真土豪,职业又是海盗又是商人,来钱快,很任性。

    他原本就是草莽之人,讲究仗义疏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黔首,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关系维护得很好。

    好像善财童子。

    今天崇祯皇帝对郑家用皇恩浩荡来形容并不过分。

    至少,在他来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故而当崇祯皇帝长吁短叹向他诉说朝廷诸多难处,尤其是粮饷之难,土豪郑芝龙拍着胸脯表示要意思意思,要为大明分忧,要为皇上分忧。

    分忧的具体表现就是,他愿意为朝廷提供粮五十万石,饷二百万银两,用于聊表心意。

    这很好,崇祯皇帝表示朕心甚慰。

    高兴之下,临时赐宴武英殿。

    其实郑芝龙这个人,崇祯皇帝觉得大明朝廷原来把他忽略了。

    如果用好他,大明财政不至于落到如此窘境的地步。

    而且,这还是往小里说。

    在雄才大略的崇祯皇帝心中,郑芝龙是他图谋南洋倭国,了解世界的最好窗口。

    在如今的年代,海盗绝对是走出去放眼看世界的一群人。

    用好他,许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效果杠杠的。

    宴席上,崇祯皇帝从郑芝龙这里,得到了许多关于南洋和倭国的地理人情以及南洋海面的具体情况。

    从而也解开他心中困惑许久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历史上郑芝龙手握十几万人马,有着纵横南洋海面无敌的坚船利炮,却为何在大明凉凉之后,不远赴台湾或者海外单独建国?

    反而非要死死的赖在大明,不肯挪窝半步。

    以至于被绿帽王多尔衮欺骗,落得身死魂灭,阖族上下除了郑成功一系外,全部死翘翘的悲惨结局。

    原来,现在的南洋诸国和台湾,除了穷苦和没有开发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气候问题。

    穷苦很好理解,南洋除了交趾和暹罗,也就是后世的越南和泰国有点国家的模样,其他的还是用部落称呼比较合适。

    向郑芝龙这样的土豪过去,有钱都没地方花。

    这也就很好理解,有些国家的君王,其实就是部落首领,为什么要定居大明直到老死也不愿意回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