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区别对待-《崇祯大帝国》
第(2/3)页
致仕后却依旧发放俸禄,难道准备以后起复使用?
真是君心难测!
“工部尚书一职由南直隶户部侍郎毕懋康担任,毕懋良任工部兵仗局管事。
至于刑部尚书一职,爱卿和温首辅拟定即可。”
崇祯皇帝打了一个哈欠,随意的对王应熊吩咐道。
如今,人事权崇祯皇帝算是牢牢掌握在手里了。
自己口谕,内阁拟旨,司礼监批红,吏部任命,一条龙下来酸爽无比。
再也不要在朝会上去扯皮。
现在,崇祯皇帝又打算把刑部搂在怀里。
如此一来,加上厂卫,相当于公检法都在手里掌控着,抓人、刑讯、判决都由朕说了算,就问谁敢不服?
王应熊闻言大喜,皇上这是让他们决定刑部尚书啊!
作为政治人物,谁的夹带里没有点货?
见皇上有点困乏,王应熊俯身告辞离去。
崇祯八年十月的京城,迎来大明天下豪杰,原本六年一度的武举提前两年开始了,俗称恩科。
武举考试的重点,是武艺。
所以,这次武举由兵部主导,礼部为辅,和科举考试并不一样。
当然,这也是崇祯皇帝坚持的结果。
而且,崇祯八年的恩科武举大开科禁,不论出身,只凭本事。
不管是微末小吏,还是边军士卒,甚至是三教九流,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参加武举考试。
因为这样,这次参加的人数特别多。
八千多武人涌入京城,经过半个月的比武考试,终于评出了高低,排出大榜,共计有三百人荣登武进士。
而落选的其他武人,京营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丰厚的饷银,极高的待遇,最终让七千五百人选择留在京营。
崇祯八年十月十日,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礼部尚书周廷儒的带领下,三百名武进士和文科进士一样,走正门,进入了皇宫大内的武英殿,参加由崇祯皇帝亲自主持的武举殿试。
这是华夏历史上的头一回,意味着武举和文举并驾齐驱,也是崇祯皇帝打破大明文尊武卑的开始。
其实,在崇祯皇帝之前,武举考试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但是把武举的地位,完全提高到与文科进士一样的高度,亲自在通过殿试排定武进士的名次,却是本尊。
可惜,他的良苦用心终究没能挽救大明。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吴承锋、卢欣荣、孙之滂……
崇祯皇帝看着埋头考试的一众人等,嘴角高高挂起,心中无比酸爽。
人才啊,都是人才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