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隔墙有耳-《大唐小侯爷》


    第(2/3)页

    方卓马上交代,这件案子到此为止,一切听从陛下安排。

    日常工作由陆乘风代管,他要回家种地,搞养殖,酿酒去了。

    回到家,方卓钻到书房内,写了很长一篇奏疏,差人送到了京城。

    从此,一睡就是三天。

    京城。

    皇宫。

    书房。

    李二正在批阅奏章,其中一本奏章上尚书府用红笔标注,说明比较重要,需要紧急处理。

    李二好奇的打开,便看到方卓洋洋洒洒的字迹。

    一口气看完之后,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下不安。

    长孙亲自前来送茶,正好瞧见皇帝心绪不宁,便说道:“陛下注意休息,保重龙体重要。”

    这时,李二突然笑了起来,笑毕,冲着长孙道:“你知道吗?那小子害怕了,写了奏章请求朕削去他的官职,他要种地酿酒开学堂。”

    长孙氏道:“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遇到难事总是想着逃避,才是一个少年人该有的心性,不要过于强迫一个孩子做一些老谋深算的事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李二道:“你来看看奏章再说。”

    “这……”

    后宫不得干政,李二上位之初提出来的治国理念,从上自下执行的很好。

    今天的李二竟然让观音婢看奏折,着实有些反常。

    “看吧,他的奏章其实就是小孩子撒气,没有政治气氛。”

    长孙氏看完之后,掩面笑出了声,道:“还真是一个孩子啊,奶声奶气的对着你撒娇,语气里还有些威胁的味道。”

    李二不以为然道:“妇人家果然不懂的朝堂,他这是在向朕要权利,他觉得这起案件兹事体大,所以把难题甩给了朕,让朕来下决断。

    观音婢啊,你是知道的,金龙的出现,就是有人再向朕下的战书,现在不知道谁是幕后黑手。

    他看清了这一切,想要朕做决定,都是一帮人精啊

    结尾处又提到种田,酿酒,开学堂等词汇,就是在跟朕要土地,你说他还是个孩子吗?”

    长孙氏哪里能读出这么多的意思,也只有李二才在字里行间揣摩臣子的心思。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与臣子斗,其乐无穷。

    “陛下,你准备怎么办?”

    李二捻着嘴角的胡须,在书房里踱步两个来回,便对着宫门喊道:“来人!”

    一个穿着红袍,头戴仆帽的小太监,踩着小碎步,躬身跑进来,扑通就跪倒在李二的脚下。

    “奴才在!”

    “传朕旨意,着平安侯限期破案,日期不改,可拿令牌先斩后奏,任何人不得阻拦,如有违逆者,杀无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