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了一眼摆放整齐的青花缠枝簸箕瓶碎片。 楚尘就开始上手进行修复。 边进行着修复,楚尘边对直播间的观众说道:“青花缠枝簸箕瓶鉴别大致是分为四个步骤的。” 如此一来,工作和科普就两不耽误了。 楚尘心想: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鉴别的第一步,应该看纹饰。” “青花缠枝簸箕瓶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用缠花枝花卉的方式来装饰瓶子。” “这种装饰手法,与道光时期的莲子沟手法,以及清晚期的民窑生产出的缠枝花卉比较,要更加精致一些。” “可是就是再精致,也掩盖不了这个手法根本的缺点。” “用这个手法刻画出的花纹十分死板,没有变化,看着艺术气息并不浓郁。” “我们现在修复的是清中期青花缠枝簸箕瓶,这与清三代鼎盛时期的同类型簸箕瓶相比,是远逊色于后者的。” 说完这些之后,楚尘特意顿了顿,看了眼旁边的五位修复师,发现他们此刻正在做笔记。 边记笔记还边扭头观察自己手中正在进行修复的青花缠枝簸箕瓶,看起来每个人都认真极了。 十分满意的点点头后,楚尘又接着说道:“第二,我们要看青花的色彩。” “花朵部分看着特别绚烂夺目,除此之外,就比较低调一些。” “综合来说,整个瓶子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艳丽的,令人一看就心生明媚的喜意。” “而清中期的青花缠枝簸箕瓶,还可以在青花聚集的地方,找到很多龟裂一样的纹路。” “这其实并不具备十分的代表性,像这种龟裂的纹路,从清晚期一直到清早期的瓷器都有存在。” “但是相较而言,出现最多的是在清中期到清晚期的过渡期间。” “我们这个瓶子,属于清中期的作品,大家看在这里也是可以看到龟裂纹的存在。” 说到这里时,楚尘还特意把镜头的视野拉到青花聚集的地方,使直播间的观众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龟裂纹的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