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让你娘和阿霞回吧,孩子都留下,我留在这里,顺便正好教孩子。” 老药子理由太强大,无法反驳。 晚上蔡全无来送饭,文昊也把这个意思说了,达成一致,以后每三四天来一趟,给孩子们改善生活。 “全无大哥,问你个事情,有个叫李顺发的你认识吗?” “李顺发?老家沧州的哪个?” “这我不知道,住在南横街,现在还在蹬三轮,家里六个孩子,老大叫李奎勇……” “就是他,你咋认识他呢?” 文昊把今天见到的说了,蔡全无可能是想到了他自己做板儿爷的时候,有些感叹。 蔡全无蹬三轮时,和李顺发是一个联社的,很是熟悉,见文昊问,就把李顺发的点点滴滴,都说了出来。 原来,李顺发早年从沧州逃荒来到京城,又没什么手艺,除了一身力气一无所有,因此拉黄包车成了首选。 不过一踏进这行,再想改就难了,这种职业的人本来是娶不起老婆的,是真正的无产者,家无隔夜粮,每天的饭食全凭当天挣。 这李顺发五一年回家乡,领来个乡下丫头成了亲,第二年就有了李奎勇,从此每年都添一个孩子,每增加一个,家里的生活水平就下降一截。 这似乎是个规律,人越穷越生孩子,而越生孩子越穷,一旦进入这个怪圈,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李顺发夫妇一共生了九胎,活下来六个,所以李奎勇才只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平板三轮车,平京人戏称这行为板儿爷,大概就是从平板三轮车上的那块木板得的名,三轮车的俗称就板儿车。 蹬板儿车这行需要体 力,这时的汽车很少,货运主要靠三轮车,蹬板儿车的人除了要远距离蹬车,还要负责装卸 货物,体力消耗极大。 李顺发五十六元的工资,当时物价很便宜,一个人养一大家子不算太难,可是后来日子就越过越紧了。 到了三年困难时期,李奎勇一家的日子真有点儿过不下去了。 李顺发眼看着没有工作的老婆和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简直束手无策,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个字,勒紧腰带,熬! 吃不饱+繁重的体力劳动,漫长的三年过去,李顺发的身体也垮了。 如果没有文昊的药, 如果没有马贵宝的百草厅之行, 如果不是李奎勇碰巧拜了马贵宝做师父, 李奎勇就直接接班,升级成为李家的家长了,他爹的日子,他会原样的继续过下去,直到四十多岁生病去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