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消息让大家以为,皇帝还是需要儒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而进入这个新的机构,就是真正成为学术独裁者。 以前,朝堂只是划分一下考试范围,真正考核的内容,并不是很明确。 但是现在朝堂让他们来编纂考核书籍,也就是让“儒林雅士阁”的人自己指定考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还把解释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 作为考核书籍的编纂者,正确答案还不是他们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天下为官之人,都要求着他们作为老师,何愁不能成为掌握一方派系的学术霸权者。 原本是孔家一家独大,掌握这种权力,现在朝堂把这种权力从孔家身上剥夺了,赋予给了“儒林雅士阁”,也就相当于给予了其中的那些名流儒士。 进入其中,可要比进翰林院清高多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人,果断就奔向了京城,至于之前叫嚣的“维护孔圣之威严”之类的话语,全部都被这些人抛到了脑后。 “儒林雅士阁”的确是掌握编纂权的,新科举的蒙学教材《语文释义》,小学教材《文赋历史》,以及大明通政学堂之中的《策论》,《思修》,《民政》三套主要的考核教材,都是由这里编纂的。 谷譼 但是,最后这些东西都要经过一个独立的“庭审处”机构才能被刊印出来。 这里的人,都是接受新思想教导的流民,从琉璃侯府出身,独立直属于皇帝管理。 他们没有官职,薪水挂靠在锦衣卫系统之中。 所以,要让大明的士子和官员学习什么,主导权不在儒林雅士阁,而在“庭审处”。 朝廷直接征辟一批人进入“雅士阁”,有威望的比如被称为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刘宗周,袁可立的弟子,现今掌管大明书籍刊印的著作司司长黄道周等 年轻人有复社领袖张溥,张采,未来的明末四公子之中的陈贞慧、方以智,冒襄等。 从事编纂整合工作的主要还是“老年组”,那些年轻人则是培养起来接替这些人的。 雅士阁之中的职位并无官职,但恰恰是因为这样,才对那些“名士”更加具有吸引力。 毕竟,他们可是十分爱惜羽毛的,不想被人说是为了“功利”才加入了雅士阁,而纯粹是为了学术,为了儒学能够更好地发展。 刘宗周乃是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推陈出新,什么“水太凉”钱谦益之流,在江湖地位上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