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很快,城寨之中陷入了平静。 安邦彦与奢崇明的亲属全部都被灭杀,这是最为省力的方式。 灭族是最容易消灭仇恨的,因为产生仇恨的个体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奢崇明,安邦彦,安位这些人全都伏诛之后,宣告奢安之乱的彻底平定。 不过对战后的安排,也是一件麻烦事。 借着这一次战争,孙应元打算大刀阔斧地推进改土归流。 但是目前来说,缺少基层官员,尤其是当地的百姓对朝廷的接受程度不高,需要再做安排。 朱燮元这个时候发挥出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他发动山民出山,建立新城,让煌夏商会的商人在各地建立工厂,招收山民。 同时,他再次扩军,也是招收山民加入,然后将这些人集体管理。 总之就是一条,让山民出山,聚集在一起。 山民如果一直待在山中,那就永远只是山民,而不是真正的大明百姓。 小股的山民聚集在山中,自己就会形成一个团体,语言和文化都会发生变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大明朝廷不能寄希望于他们自己发展出好的文化,因为大明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西南边陲。 只有把山民都迁出来,让他们大量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官府的直接管理,进行统一的汉文化教育,最后才能够真正使得这块地区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山民真正地成为大明的百姓。 云贵地区少平原,耕地面积少,所以更加需要商品经济来支撑一座城池的建立。 若还只是之前的大明商户官绅,朱燮元没有把握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对云贵地区的山民进行内迁安抚。 但有着煌夏商会的商人和他们带来的工匠,尤其是那种叫做“水泥”的东西,完全可以打通各地的交通,让云贵地区的特产卖到大明腹地甚至是大明京师,进而刺激经济,让山民过上作为大明百姓的幸福生活! 当然,目前来说,只是平定了奢安之乱,将贵州进行了改土归流而已,接下来还有云南和广西地区,这也不是小工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