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诗诗梦游说梦话,殿试开始!-《穿书后,佛系贵妃又剧透了》


    第(2/3)页

    看来好待遇都是别人的......

    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蒋诗诗只有强打起精神,“妾身也不知怎么回事,明明昨晚睡得挺早的,怎的还这么困呢?真是奇怪......”

    话音刚落,就听太子咬牙说:“你一晚上光说梦话,当然犯困了。”

    “说梦话?”蒋诗诗问:“妾身都说什么梦话了?”

    裴玄凌:“膳食。”

    “什么膳食?”

    “满汉全席。”裴玄凌还说:“你不光梦见吃的,还梦游锻炼身体。”

    “......”蒋诗诗面上微讪,她只记得昨儿睡前吃了好多好吃的,然后吃撑了,她就锻炼了一会身体,接着就睡下了。

    没想到这些居然全都是梦?

    一般做梦醒来后就不记得了,可这个梦却记得清清楚楚,真实得有点可怕。

    就在蒋诗诗诧异时,头顶传来太子冷冰冰的声音:“鉴于你昨晚又说梦话又梦游,吵得孤无法入眠,现罚你吃素十日。”

    “......”蒋诗诗皱了着,抬头无辜地望着男人,“妾身也不想这样的,可睡着了的事情,谁控制得住呀?”

    “而且,妾身体弱,光吃素身子受不住的......”

    “所以孤只罚你吃素十日。”裴玄凌冠冕堂皇地说:“并且,适当的吃素对身体有益无害。”

    蒋诗诗垂头,不情愿地回:“好吧......”

    等到太子更衣洗漱完毕,太子就去堂间用早膳了。

    春杏进了内室,给蒋诗诗梳头。

    她一面梳头,一面小声问:“小主,奴婢瞧着殿下脸色不太好看,听说殿下还罚你吃素了,您昨晚该不会又大晚上锻炼身体,惹殿下不快了吧?”

    “我没有。”蒋诗诗坐在梳妆台前摇头,“但我梦游时好像做运动了......”

    “你啊你......”春杏一脸无可奈何,“让奴婢怎么说您才好。”

    “春杏,你守夜时,有发现我说梦话,梦游的情况吗?”蒋诗诗歪着脑袋问。

    春杏想了一下,“好像偶尔有说梦话,但奴婢从没见你梦游过。”

    蒋诗诗:“......”那就奇怪了,为什么昨晚她就梦游了?

    “啊......”蒋诗诗没忍住,又打了个哈欠。

    春杏伺候她换上干净的裙子,“小主,一会晨省回来,您再睡个回笼觉吧。”

    “嗯,是得睡个回笼觉。”一个哈欠打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也不知怎么搞的,怎么睡都睡不够。”

    春杏:“您许久没侍寝了,乍一下侍寝,是会比较累,当然犯困了。”

    “可我昨晚没侍寝。”蒋诗诗解释道:“今早起来,我衣服都没脱的。”

    “您就别不好意思了。”春杏认定自家小主昨晚侍寝成功了,“昨晚太子殿下都叫了好几次水,您不但侍寝了,还被殿下宠幸了好几回呢。”

    接下来,蒋诗诗跟春杏解释了很多,奈何春杏不信她。

    算了,不解释了,越解释越乱。

    可她回想了一下,除了她和太子躺在一个床上,还有那个吃东西和锻炼身体的梦真实存在,脑海中没有一丝关于侍寝的印象。

    那太子为何叫了几次水?

    **

    四月一过,五月初三就开始殿试了。

    殿试是科举中最高规矩的考试。

    东梁国的殿试,只考一天,考的是策论。

    应试者自黎明入宫,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领取策题,在保和殿考试。

    每年的策题,都是根据东梁国当下的社会问题,出三至五个策题,让考生们写出独到见解。

    为避免泄题,每个题目都是皇帝在前一日亲自出题。

    今年的策题有三道,其中一道题,就是根据前几日的贡院失火出的策题。

    考生们做题至黄昏便结束,再纷纷离宫,等待放榜。

    五月初四清晨,礼部大臣和翰林院大臣一同阅卷。

    建元帝放话了,这次殿试,二百八十人当中,只录取一百二十人。

    到了五月初五,大臣们阅卷完毕。

    这一日黎明,裴玄凌早早去了礼部。

    到了那儿,礼部大臣薛茂把殿试录取名单、殿试录取考生的文章交给了太子。

    另外,大臣们还选了三十篇优秀的考卷,等着太子带领他们交给皇帝检阅,由皇帝钦定一甲人员。

    此刻,书房内只裴玄凌和黄得昌两人。

    裴玄凌先是一目十行,扫了眼录取名单里的名字。

    他在名单里看到了薛有才,却没看到蒋美人兄长蒋重锦的名字。

    “黄得昌,你把蒋重锦的考卷找来给孤看看。”裴玄凌淡淡下令。

    黄得昌应了后,就在一叠试卷里找到蒋重锦的试卷,递给了太子。

    裴玄凌认真看完蒋重锦的文章,大概知道蒋重锦为何没被录取了。

    首先,他看过那些被录取的名单,多是名门望族家的考生。

    就礼部和翰林院那些大臣,阅卷首选出身王公贵族之家的。

    因为他们多是官宦之家,若是提拔了大家族的新人,彼此间在官场上官官相护,也好有个照应。

    寒门学子没有背景,于他们而言没什么用处,他们便将寒门学子排挤在外。

    当然,为了堵住天下寒门学子的悠悠众口,他们会录取几个看起来像是寒门的考生。

    可要是细细一查,那些入选的寒门实则与王公贵族之间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哪怕像薛有才这样的,也有个在京城当大官的舅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