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二人一路而行,终于来到了夫子庙中。 夫子庙中张灯结彩的,甚是欢喜,里面已然聚集了不少才子佳人,黄去疾和徐钦二人翻身下马,将马交于一直跟过来的下人手中,便朝着里面走去。 这个年代骑马来的不多也不少,但是坐轿子来的显然要更多一些。 这次诗会来的人很多,里面女子多是一些还未出阁的,有些才子因为这些佳人的缘故,又或者是因为太子的缘故,所以这一次聚集的人极多,比以往的一些诗会要多的多。 太子殿下喜文厌武这是天下尽知的事情,所以在太子殿下的号召下,其中不乏许多想要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现出自己,从而得到太子厚爱的人。 参与诗会者,目的不一,故而相互聚集的人也不一样。 一群一群的相互坐在一起,或是在一块,静心打磨着自己的诗句,或是谈心论事,对天下大事进行一番指点。 应天府中,有名有势的大家子弟或是才子,也都大半来了这里。 黄去疾和徐钦方一踏入夫子庙内,便引得些许人看上一眼,但也仅仅只是看上一眼罢了,看完之后大多数都是该干什么也就干什么了。 而又有一群人,朝着这里走来。 为首者却是解祯期,正是内阁首辅解缙的侄子,在翰林院中做事,被朱棣点名为太子陪读,与太子共同钻研书法,时有书法第一的美誉。 虽然与黄去疾同为太子近臣,但是实际上二人却是没怎么见过面的,因为黄去疾一直便窝在詹事府中,并未去过翰林院,而解祯期平日里也正是在翰林院中从事书写工作。 在解祯期的身后,是杨恭,杨荣之子,跟黄去疾也是老相识了。 二人连同其他几位文人,一路朝着黄去疾而来。 “去疾,你终于来了!”解祯期看到黄去疾后,显得很是欢喜,大笑着拱手一礼。 “去疾兄!”杨恭也是在后面拱手一礼,笑道。 另外几位文人也都是笑着拱起了双手,行了一礼。 黄去疾连忙一一回礼,笑道:“应该没有来晚吧?” “没有没有,这次诗会,你可又要大出风头了!”解祯期双目之中露出一丝羡慕之色,笑着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