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都是苦命人-《大宁第一衙内》


    第(2/3)页

    “老爷,朱大哥还没回来吗?”淼儿焦急的问道。

    朱东志沉重的点点头。

    淼儿的眼泪再也憋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朱东志与朱东义两人对视一眼,问道:“怎么了,淼儿?”

    “都怪我,我要是一直跟着他,他就不会出事了。”淼儿边擦眼泪边说。

    朱东义道:“这不还没找到人吗,别说出不出事的不吉利的话。”

    淼儿忙说:“那我也去找。”

    朱东志说:“你陪二老爷去州城吧,那王家你也认识,看看有没有消息。”

    朱东义道:“也好,随我走吧。”

    ……

    “我们这屏山寨有一百五十多人,平日里在这山上种地,有时候下去打劫豪绅,不过都是那些劣绅,只要积点德的我们是不动的。”几位长老围着朱庭隆笑着说。

    朱庭隆道:“各位也不用担心,我不会说出去的,想必你们这些年也没给官府惹什么麻烦,不然官府早来找你们了。”

    一个长老道:“也不是没来打过,都被我们大当家带人打回去了。”

    朱庭隆笑道:“哦?大当家还有这本事?”

    大长老笑道:“我们大当家叫元信,他自幼习武,剑法出众,后来跟着梁王在镇北军打过几年仗。所以对付官府那些虾兵蟹将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庭隆问:“那咱们为什么要到这山上来?在下面弄几亩地种种安安稳稳过日子不好吗?”

    大长老道:“公子有所不知,若是能那样,谁愿意上这山上当土匪啊。”

    原来这些山匪本是昌兴县北部靠海边的镇上的盐民,世代以晒盐为生。但五六年前,娥江改道后,镇上的盐场大多变成了滩涂变得不宜晒盐。

    后来盐民们也曾努力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是娥江泥沙量太大,江口的海水晒出来的盐含土量太大,成色极差,此外不知道为何这些年来晒出的盐普遍发苦,各地的盐商不愿意购买。

    时间长了盐民们日子也就过不下去了,找官府解决,前几任的县丞也没办法,但盐民们又没有其他营生,便聚众落草了。

    那几个长老就是原先盐民中的头目,而大当家纯粹是行侠仗义帮助他们的,所以被他们尊为大当家。这二当家呢,本是个小吏,后来犯了案子,索性落草了。

    所以在屏山寨这个等级中,大当家是地位最高的,几个长老紧随其后,二当家地位实际是低于几个长老的。

    朱庭隆道:“原来都是苦命人啊。”

    听到这话几个长老都沉默不语,寨子里的情况他们最清楚,基本上也就是维持饿不死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