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1/3)页

    眼下是六月,        蝉鸣呱噪得吓人,尤其是这个点更叫人心烦。

    方海走在大路上,还有车和行人经过,        拐进小路里,        只剩下两侧农田和劳作的人,        路坑坑洼洼,        稍微用点力土能飞一脸。

    收水稻的季节还差一点,        结穗已经结得沉甸甸的,        他没入伍前每年这个季节,        就得去看稻,        和小鸟做搏斗,他一来,小鸟就走,一走,        小鸟就来。运气好能添口小肉吃,人和鸟都过得不容易。

    入伍以后,其实也种地,        讲究自给自足,什么种地啦、养猪啦,        原来在东北的时候一到十月还组织进山打野,都当作训练。

    冬天更热闹,雪有半人高,一脚踩陷进去,        下套子的好时机。这种事有技巧的,        做得好的一天能弄到好几只,        大锅饭一煮,        剩点肉汤味。

    也比清汤寡水好很多。

    这样一比,        有媳妇在身边的人就是不一样,这才几个月,方海都快想不起来原来是怎么过日子的。

    他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前,见着房子才停。

    沪市周边的大队,都是鱼米之乡,收成好、工分高、副业多,一个工分能分到一毛钱,过得都比较阔,老家艰难的时候一个工分两分钱也有过,好的时候就是五分,不多,一人有一口饭吃而已。

    建筑都是典型的江南设计,老早的房子都是白墙瓦顶,中间带天井,不耐热的老人孩子都躲在树荫下。

    大队和大队也有没有区别的地方,就是一个有一棵让众人聚集的大树。

    枝叶茂密,投射下一片巨大的阴影,连燥热都被隔绝开来,有一种惬意。

    妇女们不管怎么讲话,手上的活计是不停地,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陌生人。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方海想好的措词没能说出来,他是真不擅长和妇女们打交道,态度显得有点犹豫不绝,雄心壮志灰飞烟灭,只想快点跑回家。

    但想想这么大太阳都出门了,鼓起勇气找一位面善的大娘搭话。

    “阿姨,您家有能宰了的鸡不?”

    家里缺肉,以前都是媳妇出门转悠一圈,从附近的大队换回来的。问她怎么换,她说问问谁家有不就能换了。

    说得简单,做起来难啊。

    方海这套说辞,大家都拿他当坏分子看,险叫民兵连来逮他,神色警惕。

    不是这么做的吗?

    他百思不得其解,把附近几个大队转一圈,一无所获,眼瞅时间差不多,去接禾儿。

    禾儿天天都是那副玩疯的样子,看到爸爸从树上跳下来,起码有一米高,也不怕扭着腿。

    她落地,高明紧随其后,王月婷则是捧着一片大叶子,上头几个鸟蛋。

    这是给人家一窝端了。

    禾儿惴惴不安,生怕爸爸骂,反正妈妈是不给爬树的,尤其是上次她爬到营地和家属院中间的树上,连累爸爸也被骂之后,更是明令禁止。

    其实方海在这些事上无所谓,他打小也是上山下海,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危险的,去大队里问问,十个孩子里九个半是这么长的。

    但他看孩子这样,也觉得心有戚戚,说她:“下来你就好好下来,不要跳。”

    禾儿是看到爸爸一紧张才跳的,平常也是慢慢下来,吐舌头不敢争,这在她眼里都不算骂。

    方海今天来得早,还没到老师叫集合的点,他没跟孩子说太多话,到一边等着。

    孩子们都是要干活的,一人拔一筐草,够任务就行。禾儿回家两只手都是红红的,还起小水泡。高明替她做了不少,才能提早完成。

    王月婷更是娇惯,等于三个人的活,高明一个人干一个半,进度还比别的孩子快。

    做完的孩子可以随便跑着玩,看来这学农也不是特别讲究,毕竟年纪小。市里有几所中学,是正经拉练到郊区农场下苦力。

    难怪孩子天天回家都高兴,有得玩当然高兴。

    方海靠在树荫下看,时间一到,带孩子回家。

    路上禾儿还是和小伙伴们叽叽喳喳地,到家属院一个一个分开。

    到家也不停,跟妈妈讲讲讲,整间屋子都是她一个人的声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