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国纪摇了摇头:“这都有管家操心着,我哪有功夫管这个啊。” 张好古点了点头,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绯袍:“之前,我大明的官布,从江南的苏州,杭州,松江,常州等地运来,用上好的绸缎精心制作,一件官服的价格,抵得上一个寻常人家数月的花销啊。” “眼下,咱们的官服用纺织机产出的布料来制作,依旧用料精细,但价格确是降了下来。” “说起来,国丈知道老百姓穿什么衣裳吗?” 不等张国纪说话,张好古就说道:“以粗布麻衣为主,往往一身衣裳,数年都舍不得换新的,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 “如今虽然老百姓分了田地,日子比之前好过了,但依旧过的节省,每餐能吃饱,不代表每餐都能吃好啊,咱们能顿顿鱼肉,老百姓一个月,都不舍得吃一次啊。” “这乡里田间,光着屁股跑得娃娃们,不仅仅是孩童天性,还是因为家里没有多的衣裳。” “如今,老百姓是手里有粮了,有点余钱了,逢年过节能吃上肉,家里的桌子上也不仅仅是糙米野菜,能多点菜蔬,多个鸡子,但这新衣裳,老百姓还是舍不得买啊。” “往往是逢年过节,娃娃要上学了,才小心翼翼去扯几尺布,给家里的婆娘,娃娃换一身新的粗布衣裳。” 看着张口无言的张国纪,张好古说道:“这布匹价格降下来,是好事,起码老百姓往后能多扯几尺布,给家里的娃娃们都换一身新衣裳,不至于大的穿了小的穿,最后一家身上都是缝缝补补。” “南方士绅是赚了钱,但国丈你不至于会亏,顶天是赚的没有以前多而已,但这布匹价格降下来,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件好事。” “这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给家里换几身新衣裳,还能多一些余钱,余粮,来给家里娃娃们增添几个鸡子补充营养,逢年过节,桌子上能多一道菜。” “仅仅如此,老百姓就能高兴一整年,说眼下是盛世。” “国丈啊,这工厂里的工人们,他们上班穿着你给的工服,下班了,他们穿的不也是粗布衣裳,他们舍得穿绸缎吗?” “这遍身绮罗者,可从来不是养蚕人啊。” 听了张好古的话,朱由校也是叹了口气:“大明的百姓,还是苦啊。” 张好古则是宽慰道:“皇上,在您治下,老百姓能吃饱穿暖,家里有余粮,手里有余钱,不至于一日吃不上两餐饭,不用受苛政劳逸,不用被贪官污吏欺诈,不用被地痞恶霸勒索,家家有田地,娃娃能读书识字,这就是好日子了。” “对比历朝历代,这样的好日子,往往只存在于各朝开国之初,如今的天启朝,已经是难得的盛世了。” “历朝历代,盛世屈指可数。例如西汉文景、昭宣,东汉明章,唐代贞观、永徽、开元.这历朝历代称得上太平盛世,百姓可安居乐业的,不过寥寥。” “如今我大明除了永乐、仁宣三朝,又有陛下这天启一朝,如今我大明不仅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亦是屡战屡胜大展国威,能有此文治武功,陛下足可自傲,无愧大明了。” 朱由校听了张好古的话,也是不由得挺起了胸膛:就是就是,看看如今大明,再看看之前的大明,比我能打的没我能赚钱,比我能赚钱的没我能打,我不仅能打能赚钱,老百姓还能过好日子,我可不骄傲吗? 张国纪见张好古给朱由校这一顿夸,加上先前描述的百姓生活多么多么困难,张国纪感觉自己在想让皇帝封了南边那些人的厂子估计很难了。 然而谁也不曾想,张好古话头一转:“不过,国丈说的问题,我也是考虑过。” “啊?!”张国纪愣了,这峰回路转,元辅果然还是自己人啊,不愧是老张家! 张好古说道:“皇上,这谷贱伤农,谷贵饿农,换到布匹上,一个道理。” “布匹卖的贱了,老百姓固然是能多换几身新衣裳,但靠纺织过活的织工们,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毕竟这商人见棉麻降价,必然会对织工压价,这样一来,南北的织工可就要吃不起饭了。” 张国纪一听连忙点头:“对对对,啊对对对。” 张好古继续说道:“因此,这布料降价,也不完全是好事。” 张国纪脑袋不住的点:“对对对,啊对对对。” 张好古有些无奈的看了眼这位国丈,继续说道:“皇上,柴米油盐乃百姓生活必需之物,因此需物价恒定,不至于让商人没得赚,也不至于让老百姓买不起。” “而布匹,也属于老百姓必须之物,但布匹种类也多,这绸缎、棉麻的价格就不一样,因此,我们要降低棉布麻布的价,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衣裳,而绸缎本就不是寻常百姓消费的东西,所以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一方面增加朝廷税收,一方面也让商人有利可图。” “而麻布棉布,不靠价格,单纯走量,大明老百姓一年的消费,也够让商人赚不少了。” 朱由校缓缓点头:“师父说的有道理,棉麻降价是好事,但也不能让织工们拿不到钱。” 张国纪还是连连点头,和小鸡啄米一样:“对对对,啊对对对。” 张好古又看向张国纪,笑着说道:“国丈啊,你放心吧,这纺织生意,不会赚不到钱的,相反,钱会越赚越多的。” 张国纪一听立刻喜上眉梢:“真的?那就多谢元辅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