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张好古这番话,张瑞图露出一丝欣喜来∶“那我就回去准备了。” 等张瑞图走了,张好古才叹了口气,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欲望,这不是坏事,有欲望就有动力,就有奋斗的目标。 但是想要一碗水端平,那是不太可能了,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是权衡利弊随后选择出一个最恰当的人来。 若是在刘鸿训和徐光启之间选一个,那张好古肯定是要选择徐光启的,因为这是自己人,不会成为新政推行的阻碍。 但朱由校会选择谁,谁也不清楚。 而当内将票拟的两个人选送到朱由校面前时,朱由校选择了驳回,显然无论是徐光启还是刘鸿训,都不是朱由校认可的人选。 这下,张瑞图是有些懵了,而内也再次召开了小会。 张好古、张瑞图、卢象升、黄立极、乔允升五人在文渊内商议着新的内成员。 张瑞图有些无奈的说道∶“元辅,各位,工部尚徐光启和兵部尚刘鸿训被陛下否了,大家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不妨说说?” 黄立极看向张好古,他还以为张好古会推徐光启上位呢,眼下看来,张好古似乎选择了中立? 张好古自顾自的端起茶盏来“不要看我,你们有合适的人才尽管举荐便是。” 张好古直言不参与,那张瑞图和黄立极等人就不得不打起自己的腹稿来了。 很快,关于新入内的人选,就从各部尚变成了各部侍郎,御史、通政使等等,而杨景辰、来宗道、周道登、钱龙锡、李国、施凤来等名字都出现了。 张好古对此的态度很平淡“你们既然挑出了这些人来,那就呈递给陛下吧。” 这份新的名单送到朱由校手里后,朱由校的态度显然就满意多了,他看着这份名单,随口问道“师父看好哪个人啊?” 一旁的魏公公说道“张师傅一个没选。” 朱由校听到后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一个也没选?” 魏公公见状回道∶“是,内相公们选材时张师傅就直言他不参与选择,后来各位相公争论人选时,张师傅又说内大学士当由陛下乾纲独断。” 朱由校听后更满意了,他笑着看着手中这份名单,眼中满是赞赏。 为什么朱由校对张好古一直不疑,除了张好古是朱由校自微末中选拔出来的,天生就是自家近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张好古的态度始终明确无二,这才是让朱由校最放 心的。 该办的事办的毫无差错,不该掺和的事也绝不插手,哪怕一些事是他可以做的。 如今朱由校已经成年了,他执掌这座江山到如今也是第十一个年头了,虽然说大明能有如今的盛世离不开张好古的尽心尽力,但朱由校是皇帝,是执掌日月乾坤的主宰,他的意志,必然且定然要贯彻下去,不能有任何人阻挡。 天下最大的权势,最高的坐位,都是他的,他是毫无置疑的帝王,是这座江山的主人,是亿万臣民的王。 越是执掌天下大权久了,朱由校对权势看的就越重,别看他一直在西苑里待着,但对天下的掌控却丝毫没有削弱半分,京师百官,地方衙门,还有朝廷新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朱家的男人,天生就有这样的一种能力。 朱由校信任张好古和试探张好古并没有什么冲突,如今张好古坐在首辅这个位置上,执掌着朝政,管理着军事,如果说朱由校要是不信任张好古,早就把他放下去了。 如今张好古的态度就让朱由校很满意,虽然朱由校已经不满足于如今,但他还是愿意和张好古维持着君臣不疑的情谊,并希望这份情谊一直存在下去,成为史上的佳话。 看着这一串名单,朱由校摆了摆手“魏公公,给朕念一下吧。” 魏公公连忙接过名单“遵命。” “杨景辰,晋江芙蓉乡人,万历四十年中举,现任礼部侍郎兼詹事府务院” ”来宗道,杭州萧山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现任吏部侍郎兼经筵讲官…” “周道登,现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编修…” “钱龙锡,现任南京吏部侍郎…” “施凤来,现任南京户部侍郎兼少詹事…” “李国,现任南京兵部侍郎兼翰林院陪读学士…” “钱谦益,现任南京礼部侍郎兼詹事…“ 朱由校听着这一串长长的名单,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么多,抽签吧,抽签择一个。” 金瓶抽签,这可不是朱由校一个人这么玩,明朝多少皇帝选择内臣都是这么玩。 这金瓶抽签不仅公平,而且全看个人运气,运气好也是优势的一种不是? 很快,一只金瓶准备好,而七支签也都选择好,内的相公们也是纷纷到齐,等待着金瓶抽签。 “诸位相公递交的人选都在这只瓶里了,一会儿陛下抽到谁,谁就是新的内大学士了。“魏公公带着笑向众人解释道。 朱由校慢悠悠的走出来,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可是给朕选择了不少人才,但是人才太多了,朕也是挑花了眼啊。” “眼下干脆抽签,抽到谁算谁。朕记得师父说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不是?“ 张好古一个人没选,此时也是格外的放松∶“陛下说的不错,这运气也属于实力的一部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