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红夷人不仅将劫掠的丝绸、瓷器、茶叶全部还回来,还额外支付给了齐明光一大笔赔款,作为大明这段时间的经济损失和出兵费用。 这笔银子,足足高达三百万两! 这还不算在那些红夷人战船上的各种收获! 算上那些红夷人战船.上的金银财宝,光金银这一块就不下五百万两! 这个收获让齐明光都惊到了。 吃惊于收获之余,他立刻下严令各船严禁私藏缴获,所有收益全部递交主舰,他非常清楚,这么多收获下面人绝对有人管不住手。 但齐明光更清楚,水师的收获更不可能瞒得过朝廷! 真以为水师里就没有锦衣卫? 数百万两白银的收获,还有大批丝绸茶叶瓷器、诸多火炮火铳,数万红夷人俘虏... 自己这一战绝对名扬大明,圣上和元辅是不会亏待自己的。 眼下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大明,在天启朝之前,或者说在明堡宗朱祁镇葬送了大明精锐的三大营之后,明朝武将待遇就一落千丈,一直被文官所统领打压着。 这种情况从未改变,武将被打压被歧视不被重视太正常了,别看武将能封爵,官职普遍比文官高,这些没用啊。 直到天启二年,当今圣上支持张相爷推行新政,编练新军,立法来保证军将地位,把文官和武将拆分,让武将拥有独立地位,让武将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尊重。 自此,东林旧党那些儒林君子再也无法打压武将,也无法调令武将,而带领新军一路征战杀上来的武将更不可能搭理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至于儒林君子能不能让皇帝回心转意? 开玩笑,皇帝的根基压根不是儒林君子。 新党和新军才是皇帝的根基。 不然皇帝为什么能推行均分田地一体纳粮这样得罪文官得罪地主士绅的事,还不是因为文官和地主士绅压根不听皇帝的还想要和之前一样操纵皇帝限制皇权? 所以在天启朝,军功是不会被文官侵占和无视的,朝廷重视军功,重视军将,你只要立功,就绝对有封赏。 当然,你不能违反军纪。 这也是齐明光要属下严明军纪,严禁私吞钱财的原因。 他这一战已经得到了太多东西了,甚至这些缴获在手,他的功绩还要上升,封伯是稳稳的了,眼下新军的核心阶层正在向他打开,他怎么可能因小失大? 下达军令之余,齐明光又书写战报派快船回朝廷禀报,然后将所获的金银财货送抵中军,由参谋们清点盘算收获,随后还要和南洋这些小国联络,安抚他们的情绪,遣散他们派来协助大明的战船。 至于这个过程中这些小国在红夷人的地盘上抢了多少金银财宝,他不在乎。 自己吃肉了,这些腆着脸凑上来的小国想要喝一碗汤是不能拒绝的,毕竟人家打着的可是协同王师的旗号,一个个自诩大明忠臣。 怎么对付这些番邦小国,不是他一个三品水师提督能做决定的,朝廷压根没给他这个权限,他的任务只是打仗,然后打赢。 当齐明光的战报被快船送抵京师时,大明再一次沸腾了! 「听说了吗?朝廷在南洋打红夷人,不仅俘虏了好几万红夷人,还得到了几百万金银啊!」 「何止呢,听说还有成山的茶叶瓷器和绸缎,这些卖到泰西之地,那可是数不清的钱啊! 「都说南洋富裕,眼下可算是见识到了,这些红夷人在南洋才多久啊,就有这么多金银财宝,依我看,朝廷早就该去南洋了!」 「就是就是,听说南洋那些小国一个个也都富得流油呢,这 得多少钱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商人们惊喜着商道被打通,而朝廷的文武百官,则是察觉到了意外的惊喜! 几百万金银! 大批茶叶瓷器和绸缎! 文武百官算了算,一个个心里不由得吃惊起来:这南洋之地,这么富裕的吗? 免费阅读.. /100/100666/3147939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