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计将安出-《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宋军怎么可能,怎么敢弃守临安?在湖州和吴江桥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难道只是为拖延时间,转移城中百姓?

    虽说宋人婆婆妈妈,讲究什么民为贵,体恤百姓,但大局之前,应该不至于迂腐至此。尤其是临安城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就这么放弃,宋帝赵构和满朝臣子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大敌当前,君臣逃遁,不守都城,凭什么要求将士、百姓继续支持他们,流血拼命来保家卫国?

    这一点,怎么都绕不开。

    不管怎么着,哪怕只是象征性地守一下,也必须得有个过场。而今宋军连这个过场都不想走,莫不是……

    不,赵构虽然胆小懦弱,宋庭或有纷乱,但绝对不至于糊涂至此。他们能这样做,除非……

    兀术沉吟许久,除非宋国君臣有更为充分的理由,或者足够掩盖弃守临安之过的功劳,向天下交代。

    如果是这样,那么临安空城,仍旧是计。

    可是宋军的算计在哪里呢?兀术苦思冥想,一时间却毫无头绪。

    他想起徐还临走时的那句话,“江南肥鱼虽然鲜美,需小心刺喉”……临安不就是一条鲜美的肥鱼吗?那么这根刺……直觉告诉兀术,徐还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的放矢。

    一定有一根刺存在,正在……不,或许已经刺入自己的喉咙,只是不知何时发作,着实让人心中惴惴。

    西湖赏景,饮马钱江,而今都做到了,但兀术心中却没有丝毫成就感,反而……越发不安了。

    直觉告诉他,宋人肯定酝酿着什么阴谋诡计,可是计将安出呢?

    ……

    四太子惶惶不安,但金军却乐开了怀。

    连日征战,他们着实辛苦,领他们坚持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军令难违,另一个便是所谓的搜山检海。

    一路抢掠的财物,大部分自然是要上交的,但中饱私囊却也是寻常事。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金银玉帛甚多,顺势抢点便是一大笔财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