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徐阎王-《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3/3)页
如果善加利用,效果不比大军征伐差多少。
反正如今是战败了,一时半会也难以整顿兵马南侵,“和平”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愿自己煞费苦心的安排,能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至于徐还立起的那座京观,等于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火辣辣的生疼。
然而眼下,却无法报复。即便是报复,挞懒也不准备亲自动手。
想来给徐还准备的那份大礼已经快要过江,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
楚州战事告一段落,奏报已经送去临安朝廷。
一战收复淮南,这样意外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大宋朝廷十分惊喜。
君臣都很清楚,淮南对江南,对如今的大宋而言意味着什么。眼下不说什么北伐,至少南方半壁江山是站稳脚跟了。
徐还的功劳自然不能不必多说,以至于很多人说“驸马出马,马到成功”,而且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徐还颇为诟病,弹劾的奏疏也不在少数。主要针对三个问题,镇江杀将官;救援楚州不及时;淮水杀降。
无论收复淮南功劳多大,徐还此行首要目标应该是救援楚州,结果楚州陷落,军民遭到屠戮,损失惨重,难免有失职之嫌。
有人难免抓住此事,意欲兴师问罪。
再就是斩杀转运使李承造,这件事大大触动了文官们百年来习以为常的底线,故而反应最为强烈。
还有徐还斩杀杜充子婿一事,罪不及家人的观念由来已久,按照惯例杜充本人该杀,但其家眷应该是流放,而非诛杀。
徐还此举,再次突破了士大夫们习以为常的底线,难免颇有微词。
垂拱殿御案弹劾的奏疏不在少数,多多少少都在抨击徐还擅权,或是称其残暴。
杀降不祥,这是自古以来的认知,白起、项羽等人都因此被诟病,徐还自然也不会逃过口诛笔伐。
也不知是谁开的头,沸议之时徐还竟然多了一个新的名号——徐阎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