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陷阱,险境-《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秦桧泣道:“仅此而已,臣从未有过叛国之举,自始至终忠于大宋,唯念回归故土,以报国恩。”

    “不曾叛国?”殿中有人冷笑道:“本官曾出使燕山胡虏之地,尝闻你与张叔夜、何栗、孙傅、司马朴、陈过庭皆被金贼所掳,其余诸君誓死不降,皆流放辽东,怎么唯独你被带到南方?”

    疑点!

    同行之人都被流放,独自逃生之人难免就不那么清白了。

    “秦桧,你作何解释?”

    “这个…”秦桧支支吾吾道:“未被流放是因老臣一度逃走,至于被裹挟南下,此事…关乎徐驸马和柔福……哦,福国长公主殿下。”

    “与福国和徐还有关?”

    “是!”秦桧道:“当时驸马率领契丹军突袭幽州,臣曾与徐驸马有一面之缘……”

    赵构当即问道:“徐还,可有此事?”

    “确实见过,不过当时……”

    徐还冷笑一声,正欲当众揭穿秦桧的真面目,不想参知政事范宗尹抢先道:“不过怎样?”

    “当时……”

    徐还正要脱口而出之时,突然瞧见范宗尹咄咄神情,以及秦桧眼神中飞过闪过的一丝异芒,心中骤然一惊。

    陷阱!

    亦是险境!

    心念电转,徐还想到,当时秦桧是带着太上皇赵佶的乞降信函去见粘罕!

    此事若是经自己之口,当着百官之面大白于天下,结果会怎样?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是这个年代约定成俗的道德传统,帝王过失,史书多以春秋笔法掩饰,徽钦二宗明明是被俘虏,但美其名曰“北狩”。

    将来大宋官方修订《徽宗实录》,定不会将北宋亡国责任推给宋徽宗,多半是蔡京、童贯等奸臣背锅,皇帝最多担个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小过错。

    至于徽宗赵佶向金人摇尾乞怜这种事,是绝对要隐匿的,即便众所周知,也必须心照不宣地全都装不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