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川陕名将-《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被一个投降派奸臣所忌惮,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蜀人抗金决心与勇武。

    对了,貌似南宋有一个抗金名臣虞允文就是蜀中人,此番入蜀……得好好留意一下,人才难得。

    “国公可能有所不知,从早年间开始,河东便有不少富户迁居蜀中。靖康之后,北地士绅南迁入蜀者避难者甚多。”

    司马靖道:“这些人中不乏才学忠勇之辈,也大都心怀故乡,思乡心切,正是北伐抗金的拥护者。

    且他们与故乡可能还有联络,届时动员北地民众,南北合击,于北伐作战多有裨益。”

    徐还点头:“如此甚好,有劳先生了解筹划。”

    “分内之事,应该的。”

    司马靖沉吟道:“民政之事都好办,军事颇为复杂一些,当前川陕大军主帅是张浚。一山不容二虎,一军不可二帅,国公入蜀,他必调回临安,但他麾下将领……”

    武将不同于文臣,换帅之后未必服气,尤其是作战骁勇,手握重兵的将领,最是难缠。徐还久在军中,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西北兵马不比江南,悍将众多,又非嫡系,未必买自己这个当朝驸马,秦国公的账。

    徐还仔细想来,之所以让自己入蜀,某种程度上,临安朝廷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自己是苗刘之变崛起的将领,与张浚算是故旧,而岳飞是江南抗金方才崛起,资历略晚,那时张浚已入蜀,未必放在眼里。

    而徐还与张俊也算有过并肩作战的情谊,且有驸马身份加持,兵权交接更容易。

    不出意外,张浚会出将入相,还要回临安,必然要给驸马面子,愉快交接。

    然川陕的将领,天高皇帝远,又都是骄兵悍将,未必会服气,毫无疑问这是徐还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一大考验。

    “国公不必担心,只要交好张浚,他走之前少不得要为驸马铺路。”

    徐还点点头,交好张浚是必须,除了当前川陕之事,还要长远打算,与未来宰相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身在荆湖的这段时间,徐还对此深有体会,没有吕颐浩与赵鼎的支持,他的日子绝不好过。

    “老夫以为,驸马入蜀之后可调派兵马北上支援,但本人……且先找个理由拖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