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〇章 水土不服-《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司马靖道:“此等老成持重之人为转运使,是好事,却也很难作他想。
至于那个萧振,想来还是心怀凌云志的,往后打探清楚底细之后,倒是可以考虑争取。”
“好,先生提醒,还心中有数。”
徐还点头道:“武侯祠已经祭过,接风宴也推了,接下来……”
“老夫以为有两件事,算是当务之急。”
“请先生赐教。”
司马靖道:“其一是剿匪。”
“剿匪?”徐还微微错愕,率军前来是抗金的,蜀中也没听说有什么匪患。
“有没有匪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随便找个由头便是。”
司马靖道:“此举倒并非是为了剿灭匪患,而是一种姿态,一来是给蜀中百姓看,让他们知道大军入蜀之后,蜀地会更加平安,他们能够更加安居乐业。”
略微思量,徐还便明白了。
这年头兵卒素质参差不齐,一旦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兵痞滋扰百姓的情况。
百姓往往视之为洪水猛兽,每逢有兵马经过之时,绝对没有什么箪食壶浆,鱼水情深的场景。
完全就是避瘟神一般,唯恐避之不及。
当然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队伍例外,比如原本历史上的岳家军。
虽说大军入蜀是为了北上抗金,保卫蜀中,将官和有见地的士绅们明白。但寻常百姓只看到蜀中一片祥和,指不定有所误会。
必须找点事做,避免百姓误解。
司马靖续道;“除此之外,其二做给南边和西边的人瞧。”
“大理与吐蕃?”
“没错!”司马靖点头道:“蜀中虽然没有遭到金贼战火,但紧邻大理、吐蕃二地,皆民风彪悍。
以前相安无事,难保不会趁火打劫,故而借剿匪之名,适当警告一下大理与大渡河以西的羌人、吐蕃人。
以免他们蠢蠢欲动,影响后方安定,一旦战事失利,金贼跨境联络他们未尝没有可能,也算是未雨绸缪。”
“先生所言甚是。”徐还一点都不希望,北伐如火如荼之时,有人拖后腿。
司马靖道:“理由老夫都已经替国公想好了,不过需要国公上一份秘奏,提前知会官家,免得被人攻讦公器私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