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〇章 韩信故计-《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国公准备这么直接过去吗?”
“嗯?先生的意思是?”徐还微微错愕。
司马靖悠悠道:“若国公打算坚守大散关,现有的兵力足够了,甚至有多余;
倘若国公打算主动出击,前往大散关,就意味着要在渭水畔的平地上与金贼的骑兵正面交锋。”
不用再多说什么,徐还已经明白是什么意思!
自己麾下的兵马从荆湖而来,适应山地平原野战还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缺少骑兵,是硬伤。
大宋自从立国以来,因为失去了燕云和西北牧马之地,骑兵一直就是短板,从而在对辽、夏的战事中始终处于下风。
而今对金军作战也是如此,关中平原之上,如果野战,以骑兵见长的金军无疑占有很大优势。
张浚、牛皋、吴玠联手干掉翰鲁古只是偶然,是先设伏,后利用对方的轻敌骄纵引入其入彀。
能够成功,本就有侥幸,而今前车之鉴在那,金军肯定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单纯以步兵对抗金军的骑兵,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徐还很早就料到了这一点,着急建军火作坊,生产火器也正是这个原因。
没有对等的骑兵前,唯有火器才能有效克制金军骑兵。
可一切刚刚开始,尚需实验、生产、运输、装备,这个过程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徐还不想过早暴露这个大杀器。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挥最大价值才好,若是让金贼提前察觉,有了防备,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这是徐还现如今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而且显然不止这一个。
“国公此番北上,要对付的不止是金贼。”
司马靖续道:“且不说关中周遭还有党项、羌人虎视眈眈,只说西北宋军,恐怕也未必会对国公心服口服。”
徐还深以为然,这是个不可否认的问题。
自己虽有身份,也有几分薄名,但主要限于东南。西北兵将素来彪悍,未必知晓,更未必轻易服气,乖乖听命行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