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〇章 意相左,言相似-《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1/3)页

    人与人的信任是相对的,试探与利用在所难免,尤其是朝堂君臣之间。

    赵构打算试探、考验前线将帅,但奏对之时,臣子们也少不得夹带私货,各有意图。

    秦桧、雷昀、裴元衍皆是如此,手段各有不同,目的大同小异。

    至于最终的结果,就取决于赵构的帝王心思了。

    是战是和,赵构其实已经心中有数。

    不过作为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还是要善于纳谏,听取臣子的意见,哪怕只是装装样子。

    ……

    凤翔府,接到朝廷发出来的垂询诏书,徐还微微一怔。

    若非裴元衍及时传来讯息,告知来龙去脉,还真有些闹不明白。

    秦桧还真是煞费苦心,官家也真是别出心裁,是战是和,前线将帅说了算吗?

    裴元衍道出了他的怀疑,赵构可能已经起了猜疑之心,提醒徐还务必小心。

    对此,徐还并不觉得意外。

    一个将领长期领兵在外,皇帝没有猜疑才不正常,换做自己也不例外。

    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回奏?怎么打消,减轻皇帝的猜忌。

    “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靖道:“国库空虚,钱粮紧张,秦桧所言不无道理,咱们这位官家不是富贵险中求的人,多半会力求稳妥。”

    “所以先生的意思时,顺着官家的心意?”

    “当然,这对国公也有好处,一口不能吃个胖子,还需步步为营,巩固根基才行。对国公而言,眼下专营川陕两地才是关键。”

    徐还点头道:“同意,我暂时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吞下更多地域。

    以川陕为根基,是我们入蜀前就确定的策略,中原…还是往后再说吧!”

    “那么,议和,暂且停战,对国公其实没什么坏处。但国公如果赞同,朝廷会否顺势撤销兵权?

    还有下面的将士们会如何看待国公?这几日,将士们心心念念,直下长安,将金贼赶出潼关的呼声很高。”

    “看来秦桧给我挖了一个陷阱,不过先生似乎都看透了,那么一定早有应对之法,对吗?”

    司马靖笑道:“国公应该提醒一下朝廷,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件事,谈判不等于言和,也要看彼此的条件才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