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党项人已经欺负到眼前,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在改知秦州的刘子羽反应及时,坚守城池,凤翔府的秦国公徐还也及时调兵支援,没人让党项人得逞。 但双方在边境线上剑拔弩张,时有交锋。 这与金国的战事才刚刚告一段落,尚未消停,和西夏又大打出手,大宋当真是多事之秋。 然而战端已启,短时间肯定难以罢休。 西北之地有徐驸马和诸位将领应付,暂时倒不必担心。 反倒是宋金和谈,变得刻不容缓,有些棘手。 宋夏开战,这时候金国倘若横插一脚进来,大宋能够支撑吗? 基于这个考虑,临安上下不免一片慌乱,纷纷嚷着尽快与金国议和,避免腹背受敌。 “重担”自然落到秦桧的头上。 他现在完全明白了,韩昉为何那般有恃无恐,感情金国早有准备,西夏入侵肯定是他们蹿腾的结果。 不过秦桧也有些许疑惑,此番西夏入侵有些突然,或者说有些蹊跷。 以要求岁赐掩人耳目,暗中调兵遣将,突然袭击,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但换个角度,敲竹杠不成之后再出兵,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何必现在背上不义之名呢? 再说了,现在西夏出兵图了什么? 宋国在西北屯有大军,此时入侵能占到什么便宜?如果金军未撤退,东西夹击徐还,瓜分秦陇倒还说得通。 否则无论金国如何怂恿,甚至是许以重利,西夏也未必会听命行事。 除非…… 出兵开战要么是有所图谋,要么是迫不得已,会不会是西夏感受到什么威胁呢? 徐还在秦陇有十几万大军,他早就提到西夏威胁,莫不是…… 一种猜想顿时浮现在脑海中,而且疑心越发隆重,毕竟徐还有收复失地的执念。 还有,与金国达成和谈之后,徐还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守西北呢? 这种时候,他很需要一个留下的理由,没有什么比战火纷飞更好的借口了。 这个推断,合乎情理。 当真好算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