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微妙的平衡-《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1/3)页
但凡有人提建议,都有其出发点。
或为公,或因私。
从大局考虑,趁胜追击是一种选择。
灭西夏是一桩天下的功劳,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
但作为一个州府判官,一个前线将领,如此提议就显得有些冒失。
私心作祟!
无论怎样,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任得敬似乎也没有要避嫌的意思。
也是,武将请战,搏命拼功劳,此乃自古以来的惯例。
最严重的情况便是武将养寇自重,谎报军情,甚至是杀良冒功。
而今贼寇敌人就在眼前,无需谎报,只是提议乘胜追击而已,合乎情理,或许这也是很多将领和兵卒的心声。
打不过的时候,往往会畏惧交战,被动应付,草草了事。
但如今节节胜利,让宋军将士树立起前所未有的信心,征战沙场博取功劳,已经成为许多将士追求上进的方式。
对于任得敬而言,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别的考虑。
兴许他是想要急于表明心迹,牛皋与种洌进驻镇戎军,对他而言是个警训,说明徐还对他并不完全信任。
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降将想要很快取得信任并非一件容易事。
一个解决的办法便是攻击曾经的主人,今日的敌人,以此表明心迹。
当然了,在征战的过程中,能够趁机销毁很多昔日丑行的证据,杀掉一些知情人。
除此之外,征战之中功勋、土地、财物,有着太多利益可言。
说到底,任得敬并非一个安于现状之人。
……
任得敬的提议,对徐还而言是个小小的难题。
宜将剩勇追穷寇,按理说是这样的。
但西夏情况有所不同,察哥与李良辅虽然战败,但西夏实力依旧强大,还有灵夏与河西千里之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眼下的情形来看,继续追击,西夏无疑会死磕,拼个你死我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