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突火枪-《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3/3)页
“那将来辽国该是至于何处呢?”
司马靖一句反问,说到了事情的点子上。
宋国如今的仇敌是金国,但当年的仇敌是辽国,他们的疆域是重叠的。
宋军北伐收复失地,其中自然包括辽国故土,到时候契丹人会是什么态度?能心甘情愿拱手相让吗?
盟友是因为有共同利益才联合的,一旦利益冲突,盟约会立即变成一张废纸,刀剑相向。
这种亏大宋已经吃过一回了,宋金海上之盟,相约共同伐辽。
结果辽国一灭,金国看到大宋虚弱,立即挥师南下,有了靖康之耻。
赵宋皇室吃一堑,却不长一智,南宋末年又和蒙古来了这么一回,到最后结盟全都变成了引狼入室。
在这件事上,徐还不想重蹈覆辙。
显然,司马靖也早早想到这一点,未雨绸缪。
从大宋的利益出发,是不希望未来北方再有辽国的。所以耶律余里衍复国这件事,不应该支持。
与其到时候盟友决裂,背上背信弃义的恶名,还不如趁此机会,冷眼旁观金国削弱契丹,甚至将之彻底铲除。
最好是闹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宋国边可坐收渔人之利。
毫无疑问,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是最好的方法。
司马靖道:“如此行事,虽可得利,却太过刻薄,想来国公颇为不屑。”
“军国大事,没有不屑之说,只是于心不忍。”
徐还叹了口气,是自己一手扶持契丹人,给了他们复国的希望。
如今却“背信弃义”抛弃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粘罕绞杀,于情于理都过意不去。
即便是单纯考虑利益,眼下让契丹灭亡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将来讨伐金国,契丹人还是有用处的。
“国公要救契丹也不是不可以。”
司马靖似乎早就猜到了徐还的心思,也早就思考了相应对策。
“哦?请先生教我。”
“为防养虎为患,契丹人必须答应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司马靖淡淡一笑,郑重道:“很简单,让未来的辽国——姓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