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五章 危险已在不远处-《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1/3)页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本来是金军对岳飞的畏惧和赞扬。

    但现在,变成了秦桧口中的诛心之语。

    岳家军!

    一支兵马有自己的称号不足为奇,但冠以个人姓氏,而非朝廷该有的编制,这就不有问题了。

    鉴于大宋建国的特殊性情况,是历朝历代中对武将专权最为忌惮的时期,整个北宋时期,武将的地位很低。

    即便如同狄青那般骁勇无比,战功赫赫的战将,都免不了被嫉妒,被打压,最后被构陷丢掉了枢密使的位置,最终被吓死。

    其他武将就更不用说了,唯独西北府州折家,清涧城种家等少数,因为抵抗西夏的特殊原因,长期掌控兵权。

    其他武将,根本没有机会长时间染指军伍,绝对难以形成私军。

    但靖康之后略有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大宋是支离破碎状态,武将们各自为战,难免形成自己的私人武装。

    太行山出现过八字军,刘光世的太尉军等,但苗刘之变后,赵构对此甚为忌惮,开始刻意打压武将。

    尤其是拥兵自重之人,淮西兵变,刘光世因此下台,大宋朝廷和赵构本人对武将私兵十分在意,着重限制。

    但限制只对一部分成功了,徐还和岳飞是两个例外。

    因为平叛,以及后来抗金等一系列战事,不仅没有得到限制,而且也发壮大,形成今日局面。

    大宋有三分之二的兵马掌握在他们手中,实力大到惊人。

    两支兵马都成型于洞庭湖平叛,徐家军、岳家军的根基都是在那时候奠定。

    不过徐还一直很小心,刻意避免了徐家军的称号,自始至终,西北大军都只称西军。

    而且徐还中途曾离开过一段时间,而岳飞在襄汉的时间更长,屡战屡胜,其部众越来越多。

    或许是敏感度过低,或许是无心之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岳家军”这个说法便出现了。

    久而久之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岳飞自己不这么说,下面的将士却都以岳家军自居。

    某种程度上,是真的只知有岳飞,而不知有皇帝。

    一支只知道主帅,不知道皇帝的兵马,意味着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