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九章 徐还的怀疑-《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3/3)页

    “我……”

    “临安消息,以文澜书院为首的学子闯入大理寺营救,可惜迟了一步,只救下岳翻将军,没能救下国公……

    然书生请愿,伏阙皇城,福国长公主携岳雷公子强闯登闻鼓院,击鼓鸣冤,官家已经下旨着平章事张浚重审此案。”

    “可是家父已经不在了。”岳云的回答很简单,被悲伤,理由也格外充足。

    “少将军……鄂国公蒙冤而死实在令人不忿,悲痛,然事已至此……总不能不顾岳将军身后。”

    “是啊,朝廷重新调查审理,岳将军沉冤昭雪在即,此时横生枝节,岂非让奸佞正中下怀,鄂国公清誉彻底毁于一旦。”

    “且不说岳将军,夫人、岳雷、岳霖二位公子,小娘子均在临安城里,还请少将军慎重行事。”

    “是啊,少将军切莫冲动。”

    “这……”

    岳云见状迟疑不语,他不过稍稍透露出点意思,下面众人便一片反对,看来起兵为父亲讨公道是没什么指望了。

    可是就这么算了,似乎也不行……

    “宪叔,你以为如何?”

    张宪无疑是襄阳的实权人物,他的话显然更有分量。

    “少将军悲痛,我等亦然,却不可冲动行事,毕竟牵连甚大。”

    张宪话已出口便定了基调:“事已至此,要鄂国公身后名,夫人、公子和小娘子的安全着想,鄂国公含冤而死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还有,更为棘手之事,恐怕也得为我们自己的处境着想。”

    “此话怎讲?”

    “夫人和公子们在临安,有舆论支持,长公主维持,其实并无大碍。张相公回朝主审,相信平反指日可待。”

    张宪沉吟道:“我现在担心,若朝廷已安葬鄂国公为名,宣召少将军与我等回临安,该当如何?”

    “这……”

    “其实我们眼下的处境很艰难,想要渡过难关,需得有所依靠……”

    张宪话音落地,有亲兵来报:“少将军,张统制,高阳郡王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