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〇章 长安人氏,西军老卒-《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毫无疑问,这是个尴尬的局面,伙计死了,死无对证。

    这个伙计毫不知情,被人利用,还是被人收买,抑或是安插进来的奸细都已经无从知晓。

    但在岳家军将校的眼里,无疑会先入为主有种猜疑,伙计是苏记的人,是徐还的人。刺客拼力杀他,是为了杀人灭口,掩盖秘密。

    再加上其他迹象,一条完整的逻辑链就此形成,徐还骤然间成为岳云遇刺案的第一嫌疑人。

    至于前半夜他本人遇刺,也可以解释故意为之,是一场骗局戏码。

    毕竟在行刺之前,徐还已经得到消息,提前做了准备。可以说是消息灵通,也可以说是自导自演。

    除非徐还能说明消息的来源,可偏偏他不能说,也没有证据能证明。

    行刺之后,他还为了避免引起混乱,外界猜疑,提议外松内紧,避免大动干戈搜捕。现在也可以有另一番解读,是为刺客杀岳云创造条件。

    虽然将校们都没有说,但眼神里或多或少已经透露出类似心情,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生根发芽。

    高明,狠毒!

    想明白这些后,徐还一下子心如明镜。

    这才是赵构和秦桧真实手段,先前着实有些低估他们了。

    这是一套极好的组合拳,先行刺自己,如果成功固然是好。如果失败,那么立即改换目标,岳云死不死无所谓,一系列的线索最后都会指向自己。

    并非铁证如山,但足以引起岳家军将校的猜疑,而自己却无从辩解。然后呢?双方心中有了猜疑,信任自然就大打折扣。

    岳家军的忠诚度,徐还的掌控力,都将大受影响。

    不杀人,却诛心!

    不得不说,这招够狠!

    顷刻之间,徐还变得有些被动,但没做亏心事,倒也胸怀坦荡。

    “前半夜的刺客呢?”

    “还有一人在逃。”

    张宪道:“至于已经死去的,追查城门盘查记录与他们在襄阳的活动,应该是自东京汴梁而来,分批潜入襄阳。”

    东京?

    徐还不由眉头一皱,难道是金国人?或者……东京还有个刘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