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东宁机-《我乃郑氏四代目》
第(2/3)页
由朝廷提供场地,民间自主筹办纺织工坊,只需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租金。
郑克臧仿照前世产业园的模式,针对来纺织园落户的纺织工坊们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引发了民间商人们的踊跃响应。
纺织园建成后不过小半年的时间,园区内一个个纺织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纺织机的沙沙声伴随着工人们的谈笑声回荡在园区内,一切都是那么热闹,一切也都充满着活力。
在最东侧的纺织工坊内,许多工人围成了一个圈,他们小声地相互议论,不敢抬高声音,生怕打扰到中间那人的操作。
这家纺织工坊的老板名叫刘之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商人。
他早年间就在承天府郊外开办了一家纺织工坊。
只是随着郑经西征失败退回东宁后,缺乏原料来源让他的工坊难以维持,最终无奈倒闭。
自从郑克臧引入并推广了福建的桑蚕和棉麻后,他毅然决然地重操旧业再次在原址上重开了纺织工坊。
纺织园开始招商后,他仔细打听清楚了各项扶持政策后,再次果断地做出选择。
做事果决,从不拖泥带水, 这是他一直为之自傲的事情。
但刘之维此时显然有些紧张,虽然工部的官员们将这改良过后的纺织机夸得天花乱坠,但到底好不好使他心里还真没底。
想起这个新式纺织机的价格,他就一阵肉疼。
刘之维和围成一团的工人们一样,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中间那名工人操作着这新式纺纱机。
“动了!动了!”
“八个纱锭全都动了!”
“一次真能纺八根线,真是奇了这东西。”
眼见着自己的钱没有打水漂,这新式纺纱机确实得用,刘之维兴奋起来。
他此时充满雄心壮志,脑海中早已勾勒出了自家纺织工坊做大做强后的美好景象。
东宁人口数量少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郑克臧也常常为此感到头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