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俘虏了这二十多个法国士兵,说不定法国一威胁,朝廷就会下令释放回去,甚至交出余恪这个罪魁祸首。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余恪并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赌李鸿章和慈禧的底线。 这一战后没多久,余恪大名响彻在两军之间。 毕竟自中法两国交战以来,法国还从未吃过这么大的亏。 以往的战斗中,法军一直凭借着装备上的优势,压着越南和大清打。 虽然法军也有损失,但清军越军的伤亡至少是法军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余恪歼灭了一个法军中队后,法军自然无比暴怒,攻势猛增,给新军造成不小的损失。 张之洞知道余恪干了这么一件事后,有些无奈,同时也十分担心余恪的安全问题。 这小子是他的侄女婿啊,如果死在了战场上他怎么跟表弟张晟交代? 张之洞于是勒令余恪回到广州,继续招募编练新军,并帮他处理新建成的枪弹厂一应事务。 尽早让枪弹厂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枪械和丹药,并建立起一条生产线来。 余恪回到广州后,又回到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新军校场→枪弹厂→家。 张之洞这个总督都不在,余恪自然不用再去总督府,需要处理的事务少了很多,所以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 枪弹厂的事务很不好处理。 虽然余恪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枪械知识,但那只是在使用方面,要让他凭空造出一款现代枪械来,根本不可能。 光是造出击发式步枪,就够为难他了。 枪弹厂已经招募到了二十几位铁匠、七八位木匠。 余恪把之前画的击发式步枪的图纸拿出来,给这些铁匠木匠师傅讲解了一番。 铁匠师傅们需要锻造各种枪械零件,枪管、弹夹、撞针之类的。 木匠师傅则仅仅只需要制造出枪托、枪杆主体,以及用纸浆做出子弹的外壳。 余恪把自己的要求说了一遍。 铁匠们纷纷表示问题不大,木匠们也表示轻轻松松。 第二天,余恪看到他们锻造出来的东西,却大失所望。 铁匠锻造出的各种铁质零件精度不够,很难严丝合缝,达不到要求。 至于木匠师傅倒给了余恪一个惊喜,制作的枪托比他想象的要好,只是还没有刷上木漆,很容易磨损或受潮。 但子弹外壳,木匠师傅们却做得不够精细,有大的有小的。 越小的东西果然越难造。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虽然制造枪械困难重重,但余恪并不着急,慢慢来就是。 三个月后,余恪解决了子弹外壳的问题。 五个月后,子弹生产线建立完成,第一批大小相同的纸壳子弹产出。 九个月后,余恪才终于制造出了一把合格的击发式步枪。 这款由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击发式步枪,被命名为定国号。 有效射程五十米,威力跟法国人的格哈m1874步枪差不多。 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十分顶尖的枪械了。 又过了两个月,定国号步枪的生产线初步组建完成。 此时正是中法签署《中法会订越南条款》的日子,和前世历史中一模一样,只是签署的时间稍有差别。 余恪一心扑在枪械生产上,对此事一无所知,还以为前线战事仍在继续呢,直到几天后才从上海的《汇报》上得知此事。 虽然不知道条款的具体细节,但却知道李鸿章这些软骨头慕洋派,为了所谓的‘良好信誉’,不允许张之洞乘胜追击。 余恪气得将枪弹厂库房门口,一株一人合抱粗的枯柳,三拳砸断,又将树根砸的稀碎。 随后余恪来到新军校场,拉走了正在训练新军的黄飞鸿。 包下了城中一家酒肆,也不怎么说话,一坛子一坛子地往肚子里灌酒。 余恪眼神从愤怒、郁闷变为阴沉和杀意,最后变成了坚定。 第二天酒醒后,余恪将新式步枪的事汇报给了张之洞。 得知终于生产出了击发式步枪的张之洞大喜过望,亲自回到了广州。 先是参观了一番枪弹厂,又亲手试射了几枪,大为满意。 回到总督府,余恪向张之洞问起停战的事。 张之洞犹豫了一下,便将左宗棠电传给他的《中法会订越南条款明细》递给了余恪。 哪想到余恪看后反应会这么大。 更没想到,余恪居然已经说服了刘永福,要一同举兵造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