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荒谬的结论(4K二合一)-《旧日音乐家》


    第(3/3)页

    这个世界的艺术家,似乎具有比前世更高的社会地位。

    在范宁初次窥见神秘后,认为其原因在于,有知者的核心为“隐知”和“灵感”,而艺术家直接占了一个。

    现在来看,这只是最表层的原因?

    这个世界艺术家的高地位以及世界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恐怕和各大非凡组织和掌权者更有意的推动和促成有关。

    尤其对比神秘侧和艺术侧的两个重要节点:

    讨论组成立的时间,略等于蒸汽革命完成的时间,略等于本格主义开始的时间。

    讨论组发现这一现象的时间,略等于本格主义结束,更繁荣的浪漫主义开始的时间。

    “在这样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之下,各非凡组织开始正视这一问题。”维亚德林说道。

    “大家对‘艺术事业繁荣’这一概念作了解构分析,发现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艺术家的诞生、成名和死亡;如艺术作品的问世、传播和反响。”

    “于是,为更合理地对艺术家作出价值评价,引导人类艺术事业的走向繁荣,找到一种可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十分关键。”

    “讨论组顺着这条线索研究,发现古代学者们其实在一些隐秘典籍中已体现出了此类思想,他们吸收了这些理论,结合神秘主义和艺术实践需要,定义了‘格’的概念。”

    “‘格’,指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历史长河中被世人认知和铭记程度的总和。”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推论出‘格’的几个重要特性。”

    “首先,既然‘格’是认知和铭记的总和,那它在一个人死亡后依然可以存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具有‘格’,总体而言后者依附于前者,但两者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大师的作品目录中可能也有冷门作品,某些在艺术史中处于二三线地位的艺术家,也可能出现那么一两部名气足以和大师比肩的传世之作。”

    “其次,虽然‘格’的评价是主观的,但它是一种‘集体主观’。讨论组或考察团并没有权力决定一个人的‘格’是高是低,能决定的只有‘历史长河中认知和铭记他的所有人’,就拿刚刚的主题探讨举例,与其说我们是在‘评价’你的‘格’,倒不如说我们是在凭经验‘测量’你的‘格’。”

    “最后,‘格’时刻在变,有时难以预计,可又存在宿命式的因素。艺术家死亡后他的作品目录已经定型,这些作品既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默默无闻,却百年之后被世人发现价值,也有可能流行于当下市井之间,却在十年二十年后逐渐被人遗忘...”

    维亚德林此刻语调变得意味深长。

    “看起来,世人如何认知你的‘格’,这似乎具有不确定性,一位勤勉纯粹的艺术家,或先锋理念的开拓者,可能究其一生‘格’的层次都不如那些在市井中获得广泛追随之人...”

    “但把时间拉长,历史总会给长眠者一个公正的评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