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所谓神圣骄阳教会的那句提示,“揭示于外、尘封于内”。
顺势联想,那1号钥匙的变故是?
难道也是和什么作品有关吗?
“哗啦——“
既然打开了“书册”,范宁就又顺手翻到了下一页。
「这个地方是个废弃的济贫医院改建成一栋美术馆是个掩人耳目的好主意,下面的东西可能需要至少十四年以上的时间慢慢处理,具体快慢取决于我收集特殊颜料的进展.
只有在七年一度的失常区周期性涨落期间,才能从世界表皮的发高烧处收集到一些溢出的滥彩闪光,顺利的话,都需要至少两届丰收艺术节的时间,来模仿、还原“画中之泉”的“格”.
其实,这不是最优选择,但若还不着手准备,之后会更被动,只能一边收集颜料,一边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格”可供利用。
否则,等“旧日”彻底回归居屋的时候,控制主动权的到底是范宁这个仅仅执行指令的身外人,还是那个艺术造诣本身就是“旧日”一部分的危险分子,就难说了!.三位一体?呵呵,你们之间的纷争,想把我也拖下水,真以为我是傻子吗.」
果然范宁之前的猜测终于得到了印证。
文森特当初为什么选择买下济贫院旧址的土地来建设特纳美术馆,就是因为,他发现了地下埋着“画中之泉”的残骸!
按照炼金术士奥克冈对晋升质源神的设想(当然,这一设想恐怕是有问题的),凡俗生物想成为见证之主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掌握一份完整的“真知”或“普累若麻”,拥有第七高度的“格”,成功穿过一次“穹顶之门”。
这三个条件每个都是极为苛刻,比如拿第二点来说,纵观古今的艺术家,能够到第六高度“掌炬者”的都没几个人,奥克冈也不认为自己某一天能到第七高度,于是想的办法就是:模仿合适目标对象的造诣、特性、成就或壮举,混淆秘史的判断视线,让自己和目标对象在世人眼中分辨不出区别。
文森特当时也想模仿“画中之泉”残骸,采取的好像也是类似的思路。
他利用失常区每七年一次涨落的周期,也就是丰收艺术节的时间,出门去尽可能搜集一些从失常区溢出的特殊颜料,想逐步完成七幅神秘画作。
不过进度不达预期,直到他意外失踪时也才完成五幅,后来是范宁借着《痛苦的房间》和《绿色的夜晚》才勉强拼凑完整,这又是意料之外的凶险过程了。
而且凑齐后,范宁是一通胡乱操作,不知道怎么收容了“画中之泉”残骸,至于到底怎么去让“自己和对象在世人眼中分辨不出区别”,这范宁是不清楚的,也没有过这种想法,谁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文森特不是在日志里说,这个办法不是最优解么?
对了,他是要干什么来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