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钱去哪了-《我怎么穿越掉在明熹宗面前》

    第6章    钱去哪了

    “那我们今晚就讲讲大明会亡的几大因素:其一,不堪重负的农民起义。其二,外敌入侵,像后金、倭寇。其三,常年天灾加上人祸。其三,税收财政匮乏,入不敷出。其四,吏治腐败,文官党争不断,不思政务。其五,军队荒废,将官蓄养家丁,拥兵自重。”

    天启反复默念思考,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除了还没发生的,一点都没总结错。

    “立超历代,一般遇到其中三点就已经要命了,可明末遇到的问题却远超历代,真的是够倒霉的!”

    天启感叹:我大明真是多灾多难!

    “接下来我们看看有关3大弊端的文章,税收、军队、规则。”先看税收,就那前宋为例子,北宋宋真宗时期国家财政收入高达1.6亿两(亿两就是万万两),而大明万历初年赋税收入约2217万两白银左右,而后来的满清末期每年的税收都要8000万两,而到了明末崇祯年大概只能收上来四百万两,简直离谱到家了。

    “先生,别说往后了,就算是现在朝廷每年的税收也在越来越少。”天启无奈道。

    “而相差这么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农民,因此不重视商业和贸易,所以大明税收只以农税为主,又不重视商业税和贸易税,直接导致税收少了好几千万,由于过度依赖农田税,明末后期又使用一条鞭法,农民交税时要卖粮去换银,而卖粮时又被商人压价到最低,遇到灾年就能导致他们家破人亡。加上土地兼并严重,文人考上举人就能免除赋税,所以明朝的官员名下都拥有者大量土地,却不用交一毛税,如此农户们纷纷吧土地投献给他们,逃税!整个天下的农人能有多少,却要负担全国7-8成的税收,他们就算不吃不喝也撑不起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啊!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朝廷又不断的加征三饷,成了压垮人心的最后一根稻草,都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你是朝廷还是皇帝?换做是你你反不反?”

    “大···大概会··吧···”天启小声磕巴的回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了人心,灭亡就是迟早的。最让人无语的是,大明养了地主士绅近300百年却养出了一帮白眼狼。”

    天启都默认大明的官员真的是历朝历代最无耻的.....,嘴上喊的众正盈朝,尽忠职守,正义凌然,······一帮给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明朝末期的文武官员为什么不肯捐钱救国?因为对于那些人来说,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不是皇帝赐予的,是他们寒窗苦读换来的。大明是你朱家的,又不是自己的,凭什么要我们读书人掏钱帮你老朱家?”

    儒家圣贤说的好啊: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而搏,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要对我们苛刻,老子就伺候别人去,反正铁打的士绅流水的皇帝,你家的死活干我屁事。

    后来大顺闯王在京城追赃派饷,大约抄出了7000万两。

    再说说宗室:从明代中期开始,随着宗室人口的急剧膨胀,宗室俸禄已经成为朝廷的巨大负担。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皇明祖训》里规定的藩王俸禄。

    这只是规定的俸禄,实际上亲王所能享受到的远高于此,明末以全国所有的赋税收入一半甚至更多来用来供养这样庞大的皇室成员,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了。这个支出确实足以拖垮一个国家。

    万明、徐英凯的《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对明代重要财政著作《万历会计录》进行整理和研究,整理出的数据是,隆庆年间和万历初年,折算各种名色之后的明朝中央财政收入,约1810万两,财政支出约1850万,其中宗藩岁禄占29%。这还没算入王府庄田店所给朝廷造成的赋税流失。

    虽然不能全怪这些藩王,但二百年国营养朱,多多少少这些王室子弟要为大明的灭亡塞承担一部分责任。

    再说说海贸,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展现国力驱使诸国前来朝贡,顺带进行的贸易无疑是互惠互利的。明朝后期进行海禁,压制限止私人海贸,其实是为了将海贸官营化,收取其利,因为私人海商往往漏税、逃税,贸易量巨大的同时,国家获利甚少。

    至于为什么也要禁海,这已经成了习惯,因为你祖宗这么说的,官员们就拿太祖皇帝说的话就是祖训不能变,为借口。因为随着朱棣及后面几个皇帝下西洋,官方从事下西洋活动的利润逐步下降而船队规模却在扩大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上头开始对下西洋活动不再热衷。最后么,就是皇帝不务正业的多了,控制力下降,结果就是地方大肆走私,与走私势力勾结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全力落实海禁政策,打击其他走私势力。于是明朝就变成了一个奇怪的喊着禁海却有大量海贼的国度…

    可以说大明不缺钱,而是因为钱都集中在那少数人手中。

    (后期再修改)

    ?        ?凡亲王、郡王、王子、王孙及公主、郡主等,每岁支拨:亲王(唐制:岁该谷四千八百石,绢四千八百匹,绵四百五十斤;宋制:领节度使,岁该谷二千四百石,钱四千八百贯,绢二百疋,绫一百疋,罗十疋,绵五百两。)今定米1万石郡王(唐制:岁该米七百石,田六十顷;宋制:领观察使,岁该粟一千二百石,钱二千四百贯,绢二十疋,绵五十两。)今定米贰千石镇国将军(唐制:岁该米六百石,田五十顷;宋制:郡王子以下,量才授官,照其官品高下给禄。)今定米1千石辅国将军(唐制:岁该米五百石,田四十顷。)今定米8百石奉国将军(唐制:岁该米四百石,田二十五顷。)今定米陆百石镇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三百石,田十四顷。)今定米肆百石辅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二百石,田八顷。)今定米叄百石奉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一百石。)今定米贰百石公主及驸马食禄米贰千石。郡主及仪宾食禄米8百石。县主及仪宾食禄米陆百石。郡君及仪宾食禄米肆百石。县君及仪宾食禄米叄百石。乡君及仪宾食禄米贰百石。凡皇太子次嫡子并庶子,既封郡王之後,必俟出阁,每岁拨赐,与亲王子已封郡王者同。女俟及嫁,每岁拨赐,与亲王女已嫁者同。凡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岁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