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烂大街的营销,好用就行-《重生:话说1984》


    第(2/3)页

    就让他们告诉那些经销商们,这是他邢宝华给他们送钱来了。

    只要申请个小公司,招收业务人员。

    商店,药店,小卖部带着宣传单,跑。

    加上强大的广告优势,遍地开花。

    支持现场搞活动,活动经费算保健品厂的。

    请当地年纪大的中医来和群众开座谈会。

    凡是来开会的人都有一些小礼品送,毛巾,塑料脸盆,洗衣服啥的。

    有些地方调运不过来这些生活物品的,就发大三斤大米十个鸡蛋啥的。

    再搞个免费查体!反正招收一帮小姑娘小青年穿上白大褂,会量血压计就行。

    这种测量血压检查都不需要啥证。

    还要教给那些查体的小姑娘小青年们见人说人话,发个对话表。

    按照词语表上的对话说就行,中老年人总有些相同的症状。不是睡不好觉,就是感觉腰酸背痛,这里疼那里疼。

    腰酸背痛感觉腿脚不利索的,就推含钙的口服液。

    身体发虚的就推含维生素的口服液。

    会起到点疗效,就是价格贵点。

    现在药店卖的维生素c一瓶才三毛钱,还是一百片的那种。

    邢宝华卖的是6.8一盒,十支装的那种。

    抛出各项成本,礼品,渠道费,运输费广告费啥的,他能血赚6块钱一盒。

    数遍那些起家暴富的保健品公司,最多也就赚个五六年就倒闭。

    而真正能长远走下去的保健品公司,是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真正起到疗效,有口碑的那种。

    像什么鳖精,红桃k,三株口服液。

    尤其三株口服液,明明是一款促进消化系统的保健品。愣是被夸大成百病良药。

    所有癌症,疑难杂好都能吃好。

    这牛都给吹爆了,后来有重病患者喝了他们的口服液反而更病重了,救都救不回来的那种。

    事情报道出来,也没人信了。加上他们公司又是那种暴富状态下,管理非常混乱。

    自己都把自己玩死。

    做保健品的就没几个良心的吗?

    有,很少。

    八十年代出的保健品,还是有良心的。

    因为他们注重研发上,没敢在配方上弄虚作假。

    那些暴富的,都是九十年代后期的。

    就说现如今买水的娃哈哈,当年人家没卖水之前干的就是儿童保健品。

    娃哈哈口服液,专治儿童挑食,营养不良,缺锌、缺钙、缺铁等。

    也不想想,八十年代肉票啥的还没取消,都是计划着吃,省着吃。

    孩子们缺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物质摄入,营养能好吗?

    也就90年代人们条件才好起来,才发现自家孩子瘦不拉几和发育不良似的。

    其实这时候多补充点肉啊!鸡蛋啥的也就补过来了。

    但娃哈哈广告出现,好多家长都排着队买。

    这种缺乏青菜,肉质的年代,有几个愿意吃的。早上上学时是白水泡馒头,到点酱油,有香油的时候还弄两滴。

    娃哈哈的那个味道已经忘记了,时间太久。

    当年喝的人还不少,亲眼见过药店排起长龙的队伍。

    为何这款儿童保健品消失了呢?

    是人家那个领导人看到这玩意做不长久,改行卖水了。

    还有一家八十年代末,出产的保健品,至今还健在。那就是南都的太阳神。

    甚至还在甲a闯荡过。

    有钱的程度都能玩俱乐部。

    九大虎,在经过邢宝华三四天的突击培训下,也赶紧各自回到他们的区域,和大米经销商合作,铺设渠道培训员工。

    目前社会上闲散人员不少,好招人。

    邢宝华总算松一口气,保健品运作得好,初期几千万是有的,后面会成倍数的增长。

    投资小,利润大。比抢银行都带劲。

    弄完这些,整理出报告来,准备开董事会,给董事们说一下情况。

    并且告知,这家保健品公司,也会准备上市。当保健品卖的快饱和的时候,转战销售思路,卖水!

    卖水,饮料、奶制品。

    走娃哈哈的路子,创建一个华鸿集团自己的品牌。

    不光一个国内,还得周边国家都要卖的那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