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4课,殿堂表演中的辩论-《考特尔表演学与我的故事》


    第(2/3)页

    2、分场目标(scene    objective)演员在一场戏中你的人物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这个目标统一于角色的总目标。

    3、阻碍(obstacles)明确物质、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障碍,这些让你的人物难以达到他/她的总目标或分场目标。

    4、替代(substitution)找一个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用来代替某场戏中与你合作的演员,这个人物需要符合你的总目标和分场目标。例如,如果你的人物分场目标是“让你爱上我”,那么找一个你现实生活中的人,你真的迫不及待、不顾一切地、完完全全地想要得到这个人的爱。运用这种方法,你的表演能够获得所有的层次,它们来自于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需求。

    5、内心视像(inner    objects)当你说到或听到某个人物、场所、事物或事件时,你的脑海中出现的形象。

    6、节奏单元和行动(beats    and    actions)一个节奏单元就是一个主题。每次变换一个主题时,就要变换一个节奏单元。行动是小的目标,它们在每一个节奏单元中来构成分场目标,进而构成总目标。

    7、背景事件(moment    before)一场戏开始之前(在导演喊“开始!”前)的事件,是你身体上的也是情感上的一个起始点。

    8、场所和第四堵墙(place    and    fourth    wall)运用场所和第四堵墙,意味着借助你真实生活的某个场所,给角色的物质现实环境——多数情况下是在舞台、摄影棚、布景、教室或外景中完成——的层面,赋予一些相应的特征。运用场所和第四堵墙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场景特征,例如私密感、亲密感、历史感、安全感、真实感,并让场景产生意义。场所和第四堵墙必须对你就其他工具所做出的选择有所帮助,并与之相协同。

    9、行为动作(doings)操作道具就会产生行为动作。谈话时梳理头发、系鞋带、喝水、吃东西、用斧头砍柴火等等,都是行为动作的例子。

    10、内心独白(inner    monologue)在你心里进行的、不大声说出来的对话。

    11、既往情境(previous    circumstances)你的角色过去的经历。它是生活经历的累积,决定人物个性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和特征。把角色的既往情境个性化为自己的经历,这样你就可以真切而深入地理解角色的行为,成为角色,像角色一样生活。

    12、顺其自然(let    it    go)查伯克表演法的确需要演员运用智力,但它不是一套智力练习。这个方法是一种创造相当真实的人类行为的方法,得以创造出强有力的、去除雕饰的角色表演。为了充分再现自然的生活流动,保持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状态,你必须摆脱你头脑中的理性枷锁。为了达到这点,你必须信任你运用前面十一项工具所完成的工作,然后顺其自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