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旭出去跟他们打了一圈招呼后,便开始做菜。 腌好的鱼头铺上炒好的红色小米辣酱和青色的朝天椒辣酱,接着将那条已经腌好的黄鳝拿出来,头放在中间,身子盘在盘子里,做成标准的盘龙造型。 然后将黄鳝和鱼头一块儿塞进蒸柜中开始蒸制。 接着他又开始忙着做其他菜。 没多久。 一盘盘的菜品便送到了楼上。 “奶奶,这道菜叫白玉藕丝,是钓鱼台招待外宾的指定菜品,上次旭宝参加钓鱼台内部比赛时,就凭这道菜获得了冠军。” “哎哟,那我可得尝尝。” 二楼餐厅里,戴着寿星帽的林老太太高兴的尝了口白玉藕丝,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好吃,又酥又脆,味儿也好,你们都赶紧尝尝,我大孙子的手艺真是好。” 听老太太这么夸,大家纷纷举起筷子开始品尝。 然后都被藕丝那爽脆的口感给折服了: “咱家小旭就是厉害!” “我都没吃出来这是莲藕做的。” “太厉害了这手艺,不愧是中央财经毕业的,厨艺就是高。” “回头我们家小勋也准备报中央财经呢,到时候去给小旭当厨师长去。” “我们家少康也报。” “还有茉莉,女厨师现在也开始吃香了……” 沈宝宝哭笑不得的听着亲戚们的讨论。 母校的风评受到波及了呀! 没多久,粉蒸银丝端了上来。 “奶奶,这是粉蒸银丝,是用萝卜丝蒸出来的,上次来的刘会长说这是一道古籍有记载的失传菜品,被旭宝复刻出来了。” 林老太太一听更高兴了,当即夹了一筷子尝了尝。 柔韧软糯的口感配上那股子淡淡的蒜香味,让她顿时喜欢得不行: “好吃,真好吃!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居然能吃到这么好的菜,都是沾了我大孙子的光啊。” 亲戚们尝了尝,也都惊叹连连。 从做法上来说,这道菜跟自家做的粉蒸萝卜丝没多大区别。 但吃进嘴里的口感和味道,却能把粉蒸萝卜丝甩出去几条街,吃完后甚至还忍不住怀疑,农村地头随处可见的大萝卜,真能做这么好吃吗? 接着,糖醋里脊、油焖大虾、冰糖肘子等菜品陆续端到了桌上。 每一道菜都能引起亲戚们的惊叹。 而等林旭端着特意为林老太太准备的白袍虾仁进来的时候,大家甚至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 脑子里想的已经从到底好不好吃变成了这道菜究竟有多好吃。 “奶奶,小时候老听您说白袍虾仁这道菜,这次在京城我特意跟人学了一下,您尝尝,看跟记忆中的味道是不是一模一样。” 林老太太笑眯眯的说道: “根本不用尝,肯定是我大孙子做的好吃。” 她尝了尝,入口爽脆,清鲜但不清淡,鲜味咸味香味全都恰到好处。 沈宝宝有些意外。 完全不知道自家旭宝啥时候把这道菜学到手了。 “这次比赛的时候,跟霍一凡学的。” 林旭跟沈宝宝说了一下后,回厨房将准备好的清水芙蓉端了上来。 倒完汤之后,他看着奶奶身边跃跃欲试的沈佳悦说道: “宝宝你来打个响指。” “好哒!” 这种出风头的事情怎么能少的了我沈佳悦呐? 她走过去,装模作样的比划一下,随即打了个响指,那盆清汤里面的花骨朵顿时闻声绽开。 这些亲戚们都在网上看不过视频,而且不止一次。 但现场看到的时候,脸上依然写满了震惊。 林老太太这会儿也顾不上吃了,拍着旁边留好的位置说道: “我乖孙肯定累坏了,赶紧过来坐下吃吧,剩下的菜别做了,反正吃不完。” 林旭说道: “就剩俩菜了,我端上来就开始吃饭。” 他回到厨房。 将蒸柜中的大鱼头和黄鳝端了出来。 鱼头浇上烧热的猪油,姑父石文明就端着送到了楼上。 而剩下的这道黄鳝,就得再折腾一下了。 林旭用筷子挑去里面的葱姜,然后将蒸出来的汤汁倒出来。 这些汤汁腥味太重,不适合吃。 接着淋上一点蒸鱼豉油,再摆上切成细丝的葱姜丝和红椒丝,烧一点猪油浇上去呲一下,这道黄鳝版的豉汁盘龙鳝就做好了。 端到餐桌上的时候,亲戚们纷纷赞叹不已: “没想到鳝鱼还能这么做呢,回头我也试试。” “那得让小旭说说做法,不然咱蒸出来也肯定腥。” “对对对,小旭,回头教教我们啊。” “文明学一下吧,学会了在餐厅上新,正好赚钱了。” “学,肯定学,这段时间我已经把自己当成小旭的徒弟了,他做的每道菜都跟着学一下,学会了就在餐厅卖钱。” “……” 林旭坐在林老太太身边,夹了口鳝鱼肉送进嘴里。 嗯,鱼皮爽滑,里面的鳝鱼肉味道鲜美,还带着淡淡的豉汁味儿。 而且因为脊骨已经切断,所以吃的时候夹起一块轻轻一拽肉就断开了,非常方便。 这道菜不错。 有机会了升升级,就可以在酒楼上新了。 不过这毕竟是一道鳗鱼类的菜品,以后想吃鳝鱼,还是得想办法多去钓鱼台六号楼找邱总厨学一下鳝鱼的做法。 听说苏菜师傅能用鳝鱼做一百零八道不重样的菜品,这简直让人羡慕啊。 而郭星海整天研究的粤菜菜系也很厉害,优秀的粤菜师傅据说能用鸡做一百零八道不重样的菜品。 相对来说自己师门就简单了。 只会得罪一百零八个不重样的同行……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 林旭去厨房给奶奶煮了一小碗手擀面。 祝寿嘛,就得吃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