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来水浸泡会是蓝色,而一旦换成纯净水,又成了纯正的紫色。 原因是黑枸杞中的花青素,会根据水的酸碱呈现出蓝紫两种颜色,而且色都比较正。 除了黑枸杞,西餐和南洋餐饮中,也会用蝶豆花实现给食物染上蓝色的目的。 蝶豆花中含有的花青素质地稳定,在泰国马来等地,甚至还用蝶豆花,把面条做成蓝色的吃法。 不过林旭想到蓝色的面条,总有种网游中陷入中毒状态的感觉。 正忙着,外面响起了石文明的说话声: “今天咋静悄悄的?人呢?” 接着是石茉莉跟墩墩打招呼的声音: “墩墩,咋就你一个人在玩儿呀?表哥他们呢?” 林旭从厨房里出来,笑着说道: “大家都去山那边的山谷里挖野菜了,就我和墩墩在这儿守家。” 他没想到二姑一家这么早来走亲戚,这还不到九点呢。 石文明抱着一个大纸箱来到厨房: “我堂叔家里种了莲藕,昨天闲着没事我去挖了一些,捎过来给咱家人尝尝,这些都是面藕,适合炖肉炖汤,不适合凉拌。” 面藕? 这个好,回头可以做点甜食。 办酒席那天做了桂花糯米藕,但因为准备得少了,导致当天就已经吃完,沈佳悦和陈媛媛等人都表示没吃过瘾。 现在既然有面藕,那等会儿再做点吧。 正好媛媛姐明天去京城,今天就用糯米藕给她壮行。 二姑林红霞也抱来一个大纸箱,里面是好几块鲜牛肉,有牛里脊,有牛腩,还有一块适合烧烤的胸口油。 “村里杀牛,喊伱姑父帮忙,杀完给分了一些牛肉,茉莉的爷爷奶奶牙口不行,嚼不动,就给你们带过来了。” 林旭正想做点烤肉呢,既然有牛肉,那今天就可以下手了。 石文明挽起袖子: “你大姑也快来了,她家小勋在微信上看少康发的放烟花视频,那天晚上就差点跑过来,不过因为下雪,没让他来。” 两人开始准备午饭。 见到林旭浸泡的鸡肉,石文明好奇的问道: “这是准备做什么?” “上次我师父做过的鸡粥,我准备再做一次给大家尝尝鲜。” “嚯,上次那个鸡粥可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等会儿我得多看看,万一能学会,以后也能做给我家茉莉吃,她小时候跟老人在农村生活,养成了不喜欢吃肉,偏喜欢喝粥的习惯。” 这种习惯可不好啊,肉该吃还是要吃的,多吃肉才能身体好。 西方人之所以喜欢肉蛋奶,就是因为吃了身体更强壮,也会有更强的抵抗力。 林旭笑着说道: “这个其实很容易的,只要把细节做到位,基本上就没什么难的。” 这会儿做饭还有一段时间,林旭先把牛里脊切成薄片,又往肉中打了一些葱姜水,放生抽腌制,顺便用蛋清淀粉和花生油挂浆,锁住水分。 春节就得多吃开胃下饭的菜品,小炒黄牛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除了这道菜,林旭还把刚刚宰杀公鸡的鸡杂收拾干净,打算做一道泡椒鸡杂,用酸辣的香味打开大家的味蕾。 不过这些都是开胃的,今天的主菜还是两个大猪头。 灶上的扒烧整猪头还在煨着,香味引得石文明连连侧目,好几次都想打开锅盖看看,但他身为厨师,也知道锅盖不能盲目打开。 把一块肉炖到口感软烂入口即化,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蛋白质分解的过程。 蛋白质的分解需要恒定的气压和温度,一旦打开锅盖,温度下降,气压降低,蛋白质分解中断,肉的口感也会变差。 很多新手厨师其实做菜的步骤没错,就是因为频繁打开锅盖观察,最终导致菜品口感大打折扣。 石文明麻利的收拾着今天要用的食材。 芹菜、韭黄、香菜、青椒、菠菜、西蓝花、紫甘蓝…… 林旭则从水池中捞出一条花鲢,准备做成剁椒鱼头和干锅鱼片,至于鱼尾和鱼骨也不浪费,等会儿跟豆腐一道炖成汤。 正忙着,大姑林红新一家也开车来了。 带了两只鸭子。 相对于大鹅来说,鸭子就没什么威慑力了,刚从车子后备箱里拿出来,墩墩就跑过去,对鸭子完全不害怕,跟前几天躲着大鹅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旭跟大姑和大姑父打了招呼,见拿来的鸭子挺肥的,便说道: “要不再加一道血鸭吧,这道菜挺下饭的,而且鸭肉不上火,比其它肉强。” 一听这话,石文明拿着菜刀就准备宰杀。 林旭跟过去,接了鸭血就倒入白酒进行搅拌,防止鸭血凝固。 快十点的时候,挖野菜的大部队回来。 陈美娟说道: “野菜太多了,长得满山谷都是,想着大姐二姐要来,我们就先回来了,等下午再去一趟,几位老太太想吃菜窝窝,我们打算蒸一点。” 林红新一听便说道: “下午我也去,我婆婆也喜欢吃野菜,走的时候带点回去,现在能有个野菜,可比大鱼大肉受欢迎得多。” 这会太阳升高,晒得暖暖和和的。 几人就在院子里把野菜择了一下,去掉干叶子,菜根拔掉沾着泥的外皮,再淘洗几遍,尽可能洗掉上面沾染的泥土。 厨房里,林旭把面和上,准备蒸点吃扒烧整猪头的空心馒头。 这种死面和发面结合在一起蒸制的馒头,看似有些浪费,实际上死面还可以炒着吃,或者做泡馍以及疙瘩汤,完全不会造成浪费。 其实中餐厨师下厨,很少会有食材浪费的情况发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