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其实跟鸡爪脱骨一样,难度虽然也有,但并不大,而且这么煮一下再过凉,骨头和皮呈分离状态,更容易剔出来。 剔好的鸡翅尖用菜刀片开,再细细切成丝。 这一步其实挺危险的,煮过的鸡翅尖比较滑,而切的丝又相对细一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切到手上。 不过林旭有刀工技法在,倒是不怕刀打滑。 细丝切好,用热水淘洗一下,这不仅能去除杂质,同时也能洗掉多余的油脂,淘洗过后立马投入到冷水中,防止鸡皮在热水中变糟变烂。 而且过了热水再用冷水浸泡一下,能让鸡翅切成的细丝更加筋道嫩滑,吃起来也更美味。 趁着这个空档,林旭架上炒锅,里面加入清鸡汤,开大火烧。 接着又用清水调了一点土豆淀粉,这是勾欠时用的。 很快,鸡汤烧开,将鸡尖丝捞出来,控水后放到锅里,熬煮一下,接着放入食盐和胡椒粉,先入底味儿。 然后淋入香醋,再次熬制后,勾入淀粉水。 酸辣的味道一出来,林旭觉得还挺不错,起码闻起来是让人挺有食欲的。 临出锅前,他又舀了一些鸡油淋在锅里。 搅拌均匀,盛到汤盆里,最上面再点缀两片香菜叶,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清澈见底的汤汁,一根根半透明状态的鸡翅丝,再加上鲜香酸辣的味道,让人确实挺有食欲的。 林旭盛了一汤盆后,又给沉佳悦和陈燕各自盛了大半碗。 不确定两人爱不爱喝,没敢多盛。 至于剩下的,就先放在锅里,谁想喝谁喝。 他把两碗汤送出来,正拿着小镜子给自己补妆的陈燕立马被醋和胡椒的酸辣味儿给吸引住了: “这是啥?洛城水席吗?” 林旭笑了笑: “这就是鸡尖汤,做法挺简单的,你俩尝尝咋样,厨房还有一盆,我去给楼上送过去。” 这道汤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主要是赋予了悲剧特色,想想孙雪娥从出场就开始做各种美味菜肴,最后也死在美味上,实属悲怆。 陈燕拿着调羹尝了尝,自言自语道: “这挺好喝呀,孙雪娥死得真冤,要搁现在,高低也得是个大饭店的行政总厨。” 书中的孙雪娥在西门庆家里掌管着厨房,不管西门庆宴请御史还是跟狐朋狗友饮酒作乐,这位女厨娘都能把宴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而且全程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忙活,这种能力,哪怕大酒店的行政总厨也比不上。 一想到这些,陈燕就忍不住都囔道: “封建制度害死人啊。” 沉佳悦没有这么多愁善感,她捧着小碗吹了吹,小小的尝了一口: “哇,这个好喝,酸辣鲜美,这些细丝的口感也好,很有嚼劲,还滑嫩嫩的。” 鸡皮经过两次的煮热投凉,形成了一种滑腻腻的口感,吃到嘴里,确实妙趣横生,跟鲜香酸辣的味道很搭配。 楼上。 当林旭端着鸡尖汤进来时,正在聊天的教授学者们全都停下来,眼睛齐刷刷的看向了汤盆。 这道争论了几百年的美食,终于要让大家尝到了吗? 当林旭把汤放在桌上,所有人都盯着看,却没人动碗快。 “鸡尖汤做好了,诸位可以尝尝。” 耿立山说道: “有点不敢尝,一尝这道汤,脑子里就不自觉闪出了孙雪娥……不过还是尝尝吧,用鸡尖汤来祭奠这位悲情女子。” 孙雪娥只是中的虚构的人物,但因为作者笔下的功底好,导致几百年后,大家对这个人物依然充满同情。 大家一人盛了一小碗。 舀一调羹送到嘴里,品尝过后,每个人都默然无语。 良久之后,任崇墨才叹了口气: “孙雪娥,死得冤啊!” 多好喝的一道汤啊,春梅却觉得不好喝,还借此将人弄死,越想书里描述的情节,就越觉得孙雪娥不该死。 崔清远尝了两口。 对着面前的汤碗拍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里: “有幸尝到了林老板做的鸡尖汤,汤色清冽味很美,但就是觉得心里堵的慌,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吧,几百年后,让人依然同情书里的一位女子。” 他没提金瓶梅,也没提孙雪娥。 但很快,耿乐乐就小大人一样在下面评论了一句: “少看那些不健康的书!” 严琳点了个赞,评论道: “还真有鸡尖汤啊?下次去京城我得尝尝,好奇很久了。” 林旭坐在靠门的位置上,有点后悔做鸡尖汤了,因为他没想到,一道汤居然把大家整得emo了。 就在这时,舒云敲敲门,推开包房门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盘玉兔造型的点心,冲大家笑着说道: “我们后厨牛师傅自己做的兔点心,外面用的是糯米粉和成的面团,里面是红豆沙的馅料,上面还撒了一点奶粉,诸位教授可以尝尝。” 小兔子很可爱,个头不大,粉都都的,让人看着甚至有种舍不得吃的感觉。 众人一看,心情也不再那么压抑了,而是一人拿着一个小兔子,认真品尝着。 见大家品得认真,林旭悄悄起身,和舒云一块儿出去了。 “我来得还及时吧?” “非常及时,我都担心他们会抑郁了,真没想到这些文人多愁善感到这个地步,整得我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舒云小声跟林旭聊着,遇到服务员就冲她们笑笑。 回到二楼,沉佳悦已经在喝第二碗鸡尖汤了了,她对文学研究不深,也没那么多悲春伤秋的情绪。 见到林旭过来,这丫头乐滋滋的说道: “这鸡尖汤真好喝,云姐你也尝尝呀,超美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