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根据邓立松的性格,他应该养一只比较活泼的猫,这样家里才能中和一下,要是养一只胆小畏缩又心思重的猫,那就成社恐一家人了。 旁边的蔡森说道: “我也准备养一只呢,当我的摄影模特,这可比去雇那些大学生便宜多了,还听话。” 这话让林旭顿时乐了。 可不要被墩墩蒙蔽双眼啊。 猫猫可是世界上最叛逆的动物,自我意识超级强,想让它们听话,比分清女朋友的口红色号还难。 回去的路上,沈佳悦问道: “旭宝,邓师傅这里都是玉器之类的易碎品,适合养猫吗?” “适不适合得看他的想法,他有钱有手艺,打碎了重新做就行了。” 一般人有那么多玉器,肯定会保存妥当,但对于从小学玉雕的邓立松来说,重新做并不是难事。 而且相对于成品的玉器摆件,原始玉料挺便宜的。 这玩意儿贵在加工和意义,就跟钻戒一样,买的时候超级贵,但贵的是手艺和故事,而不是钻石本身。 事实上,钻石玉器这类不能看售价,而是回收价格。 回收价格高了,那才是真的高。 但钻石和玉器的回收价格都超级低,唯一能卖得上价的玉器是有年头的玉器,但那走的是古董渠道,并不是正常的玉器价格。 很多玉器商为了卖高价,会将成品玉器特意送进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放好几年,模仿古墓的环境,做成假古董坑那些不懂行的人。 再说,邓立松能住得起上亿的四合院,父母又在故宫工作,钱对他来说应该只是数字。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缓解社恐的机会,你说他是会心疼钱,还是尝试一下尽量做个正常人? 回到店里,晚饭已经开始。 陈燕好奇的问道: “玉雕呢?还没好?” “没,估计得好几天,今天就是让人家在现实中观察一下墩墩。” 今天的晚饭是土豆炖鸡块,另外还有秦伟做的肉末粉条和蒜蓉黄心菜,都挺下饭的,林旭洗洗手盛了两碗米饭,和沈佳悦坐下来,开始吃饭。 沈佳悦吃着米饭,给陈燕讲着中午吃春饼的事情。 “把香椿叶用面糊裹起来下油锅炸,感觉又酥又香的,用春饼卷起来吃特美味,可惜你吃不到哟。” 她本想馋陈燕,结果没想到馋到了陈媛媛: “确实好久没吃过春饼了,老弟哪天做一次吧,让我们也都过过瘾。” 这个简单,林旭说道: “就明天中午吧,明天中午咱们吃春饼,反正店里都是现成的,吃啥都方便。” “好啊。” “那我们可就等着吃了。” “明天得多吃点,立春吃不吃春饼,会犯困的。” 随后两天,林旭的生活再次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老沈出差归来,在店里大吃一顿,对蘸酱菜尤其喜欢,一个劲儿的夸林旭做的鸡蛋酱好吃,就着这碗酱,他能吃下半条街的绿化带。 这话自然引来了韩主任的不满。 动不动就在孩子面前说这个,没一点当长辈的样子,回头有了外孙或者外孙女,可不能让这家伙带。 悦悦都已经带偏,下一代一定要从小培养。 吃着饭,韩淑珍对沈佳悦说道: “周日去姥姥家吃饭啊,过年没一起吃饭,你姥爷不开心了,非要趁着周末补上,真是越老越跟小孩儿一样。” 韩淑珍姐弟四个,大姐韩淑芬今年因为刚当姥姥,虽然来走亲戚,但饭没吃就回家照顾外孙女去了。 二姐韩淑兰在阜外医院当副院长,平时忙得脚不沾地,这次春节,一家人直接飞到三亚,好好享受了一次假期。 而最小的妹妹韩淑珍也跑到了殷州过年,这让韩老爷子很不开心。 别人家过年都是一大家子,就自家连个团圆饭都没吃,这哪成啊,老爷子一拍脑袋,表示本周末不管忙什么,中午都回家吃午饭。 嗯,不吃一顿团圆饭,总觉得这个年没过去。 林旭说道: “行啊,明天我带点食材过去,也省得姥姥再买了。” 所谓的聚餐,其实最终还是让林旭做菜,韩家的人别看个个对手术刀都很精通,但拿起菜刀,多少就有些不够看了。 沈佳悦说道: “可不能光让旭宝动手,明天我也要一展厨艺,惊掉大姨二姨和舅舅的下巴……明天老妈就等着给他们装下巴吧。” 这点韩淑珍倒是没反对: “对,你也动手做,前几天你大姨在群里晒文清给她熬的汤,都黑了还直夸女儿厨艺好,我都看不下去。” 啧啧啧,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韩淑珍等这一天等了好久好久,人家夸闺女的时候,她只能随口附和,现在女儿有了厨艺,咱这当妈的,自然也得挺直腰杆子。 老沈拿着一片生菜卷了卷,在鸡蛋酱中蘸一下,往嘴里一塞,咯吱咯吱的嚼着,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他对林旭说道: “明天带两条鱼,姥姥喜欢吃鱼,你费点心思做好一点。” “好的爸,没问题。” 第二天早饭过后,林旭开车回店里,带了一些卤味,又拿了一些食材,顺便将舒云给墩墩新买的玩具拿车上,便开车带着墩墩和沈佳悦前往东单。 来到韩家的四合院门口,舅舅韩书禹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这几天倒春寒挺严重的,他穿着一件军大衣,指挥着林旭把车停在路边一个停车位上。 住胡同就这点不好,停车位少,平时还凑合够用,但家里来了亲戚或者客人,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林旭下车,推门下车,韩书禹当即将墩墩接过来用军大衣裹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