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光点-《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2/3)页

    李孟羲遇到了三难的抉择。

    不做箱笼,若遇到需要紧急过河的状况临时要做箱笼,根本赶不及。

    而做了箱笼,如果做一体封实的木箱子,太占地方了。

    而如果做有盖子可以开合的木箱子,这样的确不浪费运力了,但受技术限制,可开合的木箱防水性能就成问题。

    现在李孟羲面临三个抉择,是做箱笼还是不做,如果做了箱笼,是做全密封的,还是做有盖子的。

    一切都为战争服务,如果为了节省运力减轻后勤压力就不做箱笼了,得不偿失。

    选择只剩两个了,到底是做完全封死的箱笼呢,还是做可以用来装东西的箱子呢。

    做哪一种,取决于现下技术条件。

    现下技术条件到底能不能做到,李孟羲就不太清楚了,他一点木工活都不会干,等明天吧,明天交代鲁犁等人,看先做个带盖的小箱子,看能不能防水,如果防水效果好不好,如果防水效果好,就做个大的。

    如果防水效果不好,就勉为其难的做一体密封的箱子好了。

    而且吧,用作浮桥的箱子,不能做的太小巧了,做的越大能提供的浮力就越大,箱子越大越好,但受限于运力,即板车车宽,箱笼最宽不得宽于车身宽度。

    由此而延伸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板车大小不一,就没办法做出最能发挥运力大小的统一规格的箱笼,一处不统一,就处处不统一。

    本来做好的箱笼大小都是一样的,也都能放在车上刚好箱笼宽跟车宽差不多,这样,箱笼规格做到了最大,还容易固定到车上。

    如果箱子体积没有做到的最大,即,箱子放在板车上,车架一边还留有巴掌大的一绺空隙,这一绺空隙能干什么,能利用起来吗?利用不了的,就巴掌大,放一把枪放进去都不太好拿的,很尴尬。

    统一化好处众多,能极大减轻后勤压力只是其中一方面而已。

    义军现在几百辆板车,大小并不统一,但好在,木匠营车轮内外轮径已经开始统一了,板车的车宽也开始统一了。

    从之前新生产的八辆车开始,由木匠营生产的板车,车轮大小差不多了,而车宽几乎完全一样的,顶多有一指宽的误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