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汉景帝继位三年,两次与匈奴和亲。 这两次和亲分别发生在景帝元年和景帝二年,都是陶青亲自赴匈奴处商定的。 并不是所有的和亲都要送公主过去,大部分时候只需要送财物过去就行了。 匈奴不缺女人,缺的是物资。 陶青主持的两次和亲,效果非常好,用不多的财物,换来了边境的安定。 这也是他后来能够成为丞相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如果汉匈关系持续紧张的话,和亲的那点财物连维持边境驻军都不够,更别提和匈奴进行大战了。 大汉如今不缺钱,能买来和平是最好的。 打仗?是要花大价钱,是要死很多人的。 汉景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这还是第一次遭到匈奴入侵,这足以说明和亲是有效的。 在陶青看来,只要他再去和匈奴和亲,就又能换来边境的和平了。 只听丞相陶青说道: “众将所言谬矣。” “和亲匈奴乃是国策,高帝、惠帝、文帝历代奉行,足以证明这项政策的优越性。” “刚刚条侯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昔日高祖以四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尚不能胜,难道条侯能比得上高祖皇帝吗?” “匈奴兵强,控弦三十万不下三十万?” “我军如去征讨,乃是劳军远征,此兵家之大忌。出关和匈奴决战,人马疲惫,粮草难济,必定大败。” “退一万步讲,哪怕陛下倾全国之力,战败了匈奴,那又能怎样呢?” “匈奴之地不能耕种,匈奴之民不足役使,既不能开疆,又不能牧民,战之何益?” “老臣以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众多大臣纷纷附和。 在他们看来,和亲利大于弊,开战弊大于利。 大汉几十年来都坚持和亲的政策,自然是有道理的。 他们只需要萧规曹随就可以了。 能和亲,还是和亲的好。 。。。。。。 汉景帝见大多数大臣们都赞同和亲,眉头不禁微皱。 他本意,是想与匈奴一战的。 这个想法,从他当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那时候,他年轻气盛,恨不能亲自出征,马踏匈奴。 他当了皇帝之后,需要顾忌和考虑的事情太多,再也不复少年时的激情了。 他心里也明白,丞相陶青所言甚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