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菽,就是大豆,在先秦时期普遍被底层的百姓作为主要粮食。 秦国的最底层士兵,就是靠着一碗碗的菽饭(豆饭)和酱,一统六国的! 而实际上,从周到唐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华夏北方民众的主食,主要都是“谷子”。 上到贵族和皇帝,下到普通有田产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都是以谷子为主食。 而这谷子,便是粟了,也就是现在的小米。 粟本就是起源于华夏的古老作物! 是新石器时期的华夏先民们,从狗尾巴草里一代又一代的选育出株体最大的“优良”个体,人工培育出来的农作物! 特别是最近五十年以来,不少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陆续出土,史前考古发掘的粮食作物,多以粟为主。 不管是根据实际的出土证据,还是史书的记载。 可以确定,自华夏史前文明到唐朝时期,中原大地上基本上都是以粟或者黍作为主食。 直到宋末,稻、小麦逐渐发展,粟才退居二线。 喇家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晚期的遗址,又处于黄河流域,喇家先民们当年以粟为主食,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陈翰只是按照地理文化以及历史渊源稍加推测了一下,就得到了这个答案。 果不其然,抱着茶杯姗姗来迟的孔文建,在坐下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 “各位同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f20号探方内发现的疑似面条的遗存物,科学院那边已经检验出成分了,主要成分和粟、黍十分相似!” “也就是说,这就是一碗用粟和黍制作出来的面食!” “作为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的一种食物,面条的起源地一直存在着争议!” “但是,这碗四千年前面条的发现,终于可以平息这场面条起源之争了!” “我们华夏,就是面条的起源地!” 哗的一声,掌声雷动。 在场所有社科院考古所的同事们,全都脸色激动的送上了欢呼和掌声。 这可是一个世界级的考古发现啊! 就这么落入社科院考古所的手中了,能不让他们激动嘛! 所有人都看向了第一个发现这碗面的陈翰,眼神就像是在看什么稀世之宝一样。 也不怪他们如此。 接下来围绕着这碗面的研究,绝对不会少。 不知道会出现多少颠覆考古学界的论文和报告! 而“陈翰”这两个字,也会随着喇家遗址和关于这碗面的消息,越发的响亮和知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