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想明白的很快-《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3/3)页
有关于这些方面的东西已与李景隆做过详细协商了,他们也没什么时间再与朱橞过一遍了。
毕竟这个事情的主导权是在李景隆身上,这也就是秦锋想要在这个事情上多拿些功劳,这才留下游说朱橞的。
不然的话,他直接把朱棣的书信留给李景隆,由李景隆与朱橞协商也就行了。
大概是怕秦锋把此事的头功再转交给朱橞,朱橞才出言询问,李景隆当即应承,道:“此事秦使节已与臣说过了,稍后臣与谷王殿下细谈吧。”
刚才朱橞直接与他说话他都当听不到,现在朱橞问秦锋,他都回答的积极了。
这也就是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自个儿将来的功劳。
如若不然,反正时间也充足,他非得在此事上再重新做些操作,让朱橞主导了金川门之事不可。
李景隆争抢,秦锋笑了笑道:“大致时间反正就定在六月十四了,还有两日时间应是足够二位实实在在控制金川门了,六月十日那天,燕王殿下会打出麾盖往金川门的,具体时间也别联络了,只要二位看到麾盖,开城门就是。”
李景隆与朱棣并没办法坐在一块,就这些问题面对面达成一致。
如此以第三方联络是很难确定了具体时间的,以秦锋借鉴历史所提供的经验那是最稳妥不过的。
秦锋对李景隆的附和,让李景隆的出言不再那么苍白无力。
对李景隆的不够意思,朱橞是有不满的。
可惜不管怎么说,李景隆都是被朱元璋作为年轻一代将军培养,多次去外面练兵,加之本身兵书读的多,能对很多兵法侃侃而谈,且又是勋戚子弟出身。
种种原因结合,致使他在军中威望很甚。
即便他与燕军交战时屡战屡败,但都无法泯灭李景隆身上的光芒。
朱橞虽是天潢贵胄,与李景隆相比却是有些黯然失色的。
既如此,为防万无一失,主持金川门之事只能交给李景隆,他获些协助之功也算是可以的了。
“行吧。”朱橞应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