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蒙蔽圣听-《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2/3)页

    只不过,无论是纪纲品行,还是功绩得来的途径,都让他很难与军功出身的靖难勋臣媲敌。

    这也就使得他在外面飞扬跋扈,乖张,在朱棣面前却趋炎附势,扮演着天下第一忠臣孝子的形象。

    被朱棣叫来,纪纲规规矩矩见了礼后,主动汇报了些朝中内外的一些消息后,随之又道:“陛下叫臣来是有何吩咐?”

    朱高煦这种皇子也在锦衣卫监察行列之中,纪纲主动报上来的消息就有朱高炽,朱高燧的。

    但在报朱高煦动向之时,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完全没有昨日朱高煦在八仙酒楼宴请的一个字。

    朱棣抿着茶,静静等着纪纲的汇报。

    在纪纲三言两语带过朱高煦之事后,朱棣还特意追问了一遍,道:“高煦这几日在忙些什么?”

    纪纲脸不红心不跳,连停顿都没有,当即回道:“二皇子多待在军中做些燕军三卫改编京军之事,每日见的也是些军中的军卒,有时也与靖难的一些勋臣喝喝酒。”

    说了与靖难勋臣喝酒之事,却偏偏不提昨日酒桌上,他和陈瑛。

    与靖难勋臣喝喝酒,那是意料当中的。

    他和陈瑛参与其中,那才是意料之外的。

    给了纪纲一次机会,纪纲扔不再提起,朱棣也不再追问。

    这种情况下,纪纲明显是心里有鬼要包庇朱高煦,就是在给十次八次机会依旧如此。

    朱棣放下茶杯,开口道:“北元,安南和海上多加人手听着些消息,有任何情况要加紧报上来。”

    不管怎么说,外患才是社稷的大患。

    在大明这些心腹大患的问题上面,即便是锦衣卫裁撤的那几年,都有人收集这这方面的情报。

    锦衣卫重新恢复后,在这些方面的情报收集上不仅没有懈怠,反而更加周密详尽。

    那些地方只有有超乎当下的任何风吹草动,锦衣卫这里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消息。

    朱棣吩咐,纪纲二话不说,信誓旦旦应道:“陛下放心,他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锦衣卫的。”

    该问的没问出来,朱棣鼻子哼了一声,直接打发走了纪纲。

    纪纲离开,朱棣显得有些气息不平。

    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本就是为天子刺探臣民消息所设,现在却与下面人搞在一块,蒙蔽圣听。

    对于皇家来说,哪怕这个下面人是自己的儿子都不行。

    正当此时,马和端着茶进来。

    自靖难朱棣登基后,宫中的大小事务由马和全权负责。

    包括对亲卫的安排,包括各宫宫人的调派,马和上上下下皆做的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马和在燕王府中就曾做过王府管家。

    靖难前,靖难时,除负过粮草的调派外,也曾在战场上厮杀过,更曾千里之外救朱棣于绝境过。

    朱棣从马和手中接过茶水,脸上挂起了笑意,问道:“郑村坝一战,内外夹攻,大破李景隆大军,毙敌数万人,俘获马匹两万,使我燕军获得了靖难的主动,彻底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当时是你负责联络了左右两军吧?”

    马和不卑不亢,自始至终未曾有过骄纵之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