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一个字竟有十六种写法!为了这天下!(大章)-《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第(2/3)页

    第二段,年幼时目睹战火纷飞,目睹权贵博弈,目睹人命如蒿草,目睹血与火!

    第三段,归秦,父亲驾崩,而后秦始皇登记,吕不韦为相独揽大权,嬴政如同一个傀儡。

    第四段,面对内忧外患,嬴政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一次次博弈中忍辱负重,逐渐掌握大权。

    第五段,嬴政的生母,竟然要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只因为她想给她和嫪毐的私生子谋取帝位!

    就连生母,都要杀了他!

    这是何等的悲凉?

    如果是普通人,恐怕早已放弃。

    但是秦始皇却坚持下来了,一步一步翻倍为生,车裂嫪毐!

    第六段,嬴政站在赵姬面前,面对这个想要杀死自己的生母,目光复杂,有些沉默。

    柔情,不解,愤怒,不甘,失望……无数种感情交汇在一起,让观看回溯的人们,心中一阵唏嘘。

    第七段,罢相!嬴政终于独揽大权,罢黜吕不韦,吕不韦在嬴政面前,发了疯一般狂笑。

    他在恨,恨当时不该让嬴政登机,恨嬴政薄情寡义。

    然而,面对吕不韦,嬴政依然沉默不语。

    他知道,帝王不该有情。

    而后。

    在文明法庭的回溯下,秦王嬴政平定内乱,开始真正的大展宏图!

    “一个字,竟然有十七种写法,字字不同!”

    “书不同字,车不同轨,行不同伦,等孤统一六国之后,必然将那些无用的全部废除,只留一种,岂不痛快!?”

    回溯画面中,秦王嬴政意气风发的声音,在整个文明法庭中回放。

    观众们的心,也都纷纷激动了起来。

    虽然,六国还未统一。

    但书同文,车同轨,形同轮等辩护观点得到了证实!

    正如林风所说,这些事件,的确真实存在过!

    而且。

    大秦依法治国,更是深入人心!

    想不到。

    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拥有的法律,都在秉信的依法治国。

    在龙国,竟然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施行!

    比整个世界,都早了两千多年!

    一股自豪感,在所有龙国民众的心中油然而生!

    原来。

    曾经,我们的祖国,曾经的大秦历代先王,竟有如此眼光!

    回溯画面中,时间继续推移。

    秦王嬴政终于开始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驯禽,灭六国!

    秦王政十七年,秦军攻占韩都城阳翟,俘虏韩王安,设置颍川郡,韩灭!

    秦王政十八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井陉,杨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hd,一年后攻占hd,俘虏赵王迁,赵灭!

    饮血的秦剑,百步穿杨的秦弩,让那些敌国军士们闻风丧胆!

    正在这个时候。

    回溯的速度顿时放慢了下来。

    正在关注的各国辩护人,还有民众们顿时聚精会神。

    因为,他们知道。

    一旦历史片段回溯的速度变慢,就是牵扯到关于林风所陈述的观点。

    正在这个时候。

    回溯画面陡然一转,秦王嬴政消失在了画面中。

    “诶?怎么回事?”

    “回溯出问题了?”

    有人心生疑惑,发出弹幕。

    正在这个时候。

    画面陡然一转,一个观众们熟悉的面孔,赫然出现在回溯画面中。

    这个人不是别人。

    正是燕国,太子丹!

    紧接着。

    让所有观众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太子丹竟然找到了天下第一刺客,谋划刺杀秦王嬴政!

    看到这一幕。

    龙国观众们顿时炸了锅。

    “太子丹竟然要刺杀曾经的挚友?”

    “自从上次水禽之戏后,两人已经反目成仇了。”

    “唉!估计他知道之后,会十分赏心吧。”

    “都说帝王好,可万万没想到,就连曾经的挚友,都与他决裂。”

    龙国民众们心中,不由泛起阵阵悲凉。

    他们知道。

    嬴政,没错。

    太子丹,也没错。

    可两人的立场,毕竟不同。

    这份友谊,也只能在回忆中,小心翼的隐藏。

    ……

    随着时间的推移。

    荆轲,已经拿到了取悦秦王的信物。

    画面,也来到了四海归一殿。

    “上殿拜见大王,须在百步之外,否则格杀勿论!”

    浑厚的声音响起。

    一袭黑衣的荆轲,拿着山河图,一步一步走向殿内。

    整个四海归一殿内,安静无比,落针可闻!

    黑色的冷色调,看上去气息古朴的同时,又大气磅礴,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荆轲面容肃整,一步步走到大殿中,抬头面见秦王。

    林风给龙国观众们解释:

    “先秦时期,使臣可以直视大王。”

    “但是自从荆轲之后,后世皇帝也受到了影响,大殿之中不得直视君王。”

    “直视,即为行刺!”

    林风的声音,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就连那些历史学家们,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连忙拿起小本本记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