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功烈之乡,无怨无悔!-《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第(2/3)页

    当年老汉武大帝的马车,驶入村庄的时候,这些衣着破旧的老兵们,已经围了上来,并且开始自发的组成当年时,授勋的队形。

    汉武大帝,缓缓掀开车帘。

    然而,当他看到这些,曾经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驰骋沙场的战士们的时候,整个人却是瞬间顿住了。

    哪里有什么战士?

    只有一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老人。

    如果不是他们身上,都带着伤残。

    一双双浑浊的眼睛中,都带着激动。

    恐怕,

    刘彻会将他们,当成一群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流民。

    “这、这些……”

    晚年武帝看着这些喜不自胜的老人们,目光复杂,久久不语。

    在见到年老汉武大帝的时候,这些老人们纷纷下跪行礼。

    这个村庄,之所以被称为功烈之乡。

    是因为,这里近乎百分之八十的男丁,都参加过三十年前的几大战役,因为伤残被迫退役下来。

    有很多人,都立过军功。

    只是看一眼,老年汉武大帝就已经知道。

    这些大汉的功臣,老年生活并不怎么样。

    与此同时。

    研究室内。

    壮年汉武大帝在看到这一幕,目光中也是带着惊讶。

    他所在的时间线,给这群大汉有功之军授勋没过多久。

    这些老人,虽然已经白发苍颜,满脸皱纹。

    但是壮年汉武大帝,依稀能发现,这些伤残老人中,有不少人都很面熟,显然是那些他授勋过的伤残军人。

    “朕的这些有功之臣,晚年竟然过成了这样?”

    壮年汉武大帝,声音有些不可置信。

    甚至……

    表情甚至比在他听到太子薨时,还要惊讶几分。

    与此同时。

    回溯画面中。

    年老汉武大帝,已经在一群侍者的搀扶下,从车架中走出。

    一名老者,跪在地上,满脸惊喜。

    “陛下,陛下,我是骠骑将军麾下的一名士卒。”

    “漠北决战后,陛下在京城给我受过勋。”

    “陛下,您可是老狠啦……”

    那名老者,一边说话,一边激动的不能自已。

    就连空落落的衣袖,都在情不自禁的颤抖。

    晚年汉武大帝在听到这话后,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这名老兵,没什么文化。

    他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是出自一名大臣之口。

    不仅仅无礼,甚至可以说,是犯了大忌!

    可是,

    当这名断臂老人,用最朴实的语气和最激动的神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不知为何,

    年老的汉武大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温和的笑了。

    车架之内,

    陪同汉武大帝一同出巡的钩弋夫人,眼中闪过一抹惊讶。

    很久很久……

    汉武大帝,都没这么笑过了。

    “陛下,我也参加过漠北大战啊。”

    “打漠北,破匈奴啊……”

    一群伤残老兵你一言我一语,激动的纷纷说道。

    这些百战余生,从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老兵,见到汉武大帝的时候,都激动不已。

    无论是他们,还是汉武大帝。

    终究都是没能逃过岁月的侵蚀。

    他们,本来已经打算,面朝黄土背朝天度过余生。

    可万万没想到。

    有一天,年老的汉武大帝,会想起他们,甚至亲自来看他们。

    “起来,都起来吧。”

    这些伤残老兵的热情,也让年老汉武大帝倍感欣喜。

    他甚至拒绝了身边的侍者。

    让这些曾经受过勋的伤残老兵们将他搀扶下座驾。

    然而,

    随着这些伤残老兵,带着年老汉武大帝在功烈之乡巡游。

    年老汉武大帝嘴角的笑容,也渐渐褪去。

    由于连年的征战,让百姓痛苦不堪。

    连吃顿包饭都成了奢侈。

    当年老汉武大帝,随着一开始的那名断臂的伤残老兵,走进一座民宅的那一刻。

    他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家徒四壁。

    连墙上的黄泥墙皮,都已经脱落大半。

    两個孩子,骨瘦如柴,饿的面如病鬼!

    那孩子在看到汉武大帝的时候,或许是没见过,衣着这么华贵的人,本能的放声大哭了起来。

    那伤残老兵见状,作势要打,但被刘彻拉住了。

    就在孩子落泪的那一刹那。

    自责与悔恨,全部涌上年老汉武大帝的心头。

    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也不禁让汉武大帝陷入了沉思。

    当年,

    汲黯的一席话。

    太子的与民修养。

    卫青临终前的嘱咐。

    往事种种,一幕幕在年老汉武大帝的脑海中回放。

    他没想到。

    如今的百姓,竟然过的如此苦不堪言。
    第(2/3)页